- 如何预防中暑(热衰竭)
- 刮痧疗法
- 慢性胃炎知识问答
- 怎样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糖尿病
- 肝脏有什么功能?
- 如何预防中暑
- 中药黄芪新发现
- 夏季丝瓜的妙用
- 八步按摩抚平肌肤皱纹
- 大蒜的医用价值
- 扬中医文化之魂 建和谐医患关...
- 贯众配伍治疗慢性乙肝
- 妈妈有乙肝,所怀孩子会不会被遗...
- 肝功能正常,该不该做肝穿刺?
- 老年性便秘的防治
- 酒精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
- 乙肝小三阳能不能喂奶
- 肝引起的头疼吃什么药好
- 如何饮食养生
- 如何饮茶才健康
- 感冒的饮食宜忌
- 秋燥润肺梨为先
- 五种人切记别吃“醋”
- 时间养生法--顺时养生
- 慢性胃炎的中医调养与治疗
- 常用解酒之法
- 二十五岁女孩手老是冰凉且冒冷汗...
- 验案--顽固性呃逆
- 换二尖瓣术后月经不来,术前术后...
- 乙肝抗病毒药物(核苷类药物与干...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育龄妇女抗病...
- 乙肝抗病毒治疗的一般适应症是什...
- 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
- 半身汗出如何治疗?
- 孕妇有乙肝该怎么办?
- 世界上流行的九种饮食疗法
- 现在的医疗技术是否能治好乙肝?...
- 术后恶心呕吐研究进展
- 中药药引知识及煎煮法
- 消化性溃疡知识问答
- HBsAg阳性的孕妇如何避免母...
- 护肝食物
- 肝硬化知识问答
- 肝癌的防治
- 我有十二指肠溃疡在吃,阿莫西林...
- 询问胃病的治疗方法
- 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型)伴胆汁...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 春季养生肝为先
- 辨证使用感冒食疗方
- 如何避免将乙肝传给孩子
- 三部门通知限期废止违规乙肝检测...
- 如何读懂乙肝“两对半”?(大三...
- 黄疸的辨证论治
- 脂肪肝的中医药治疗
-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
- 脂肪肝诊治与调护
- 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
- 酒精性肝病预防与保健
- 《中国丙型肝炎防治指南》
- 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进展
- 浅谈中医药对慢性乙肝的认识
- 病毒性肝炎如何预防
- 慢性乙肝知识问答
- 作者:赵亮|发布时间:2010-06-17|浏览量:3003次
1.肝功能各项化验指标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通常医院所做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白蛋白/球蛋白(A/G),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
ALT与AST主要分布在肝脏的肝细胞内。如果肝细胞坏死, ALT和AST就会升高。但这两种酶在肝细胞内的分布是不同的。ALT分布在肝细胞浆,AST分布在肝细胞浆和线粒体中。 急性肝炎和轻症的慢性肝炎, 主要表现为ALT的升高。因此,AST/ALT<1;慢性肝炎的后期,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细胞的破坏程度是严重的,线粒体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因此,AST升高明显, AST/ALT>1甚至>2。 湛江市第一中医院肝病专科赵亮
ALP和GGT在淤胆型肝炎和肝外梗阻时明显升高, 酒精性肝炎患者的GGT明显升高。白蛋白是在肝脏制造的, 当肝功能受损时, 白蛋白产生减少, 球蛋白是机体免疫器官制造的, 当体内存在“敌人”时, 球蛋白产生增加, 因而慢性肝炎病人由于肝功能减退,白蛋白产生减少,又由于体内存在肝炎病毒这个“敌人”,球蛋白产生增加, 而造成A/G比值倒置。
肝细胞受损时, 胆红素的代谢及泄均发生障碍, 因此T-Bil和D -Bil均升高。
2.乙肝病毒携带者是不是病人?
所谓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就是指血液检测单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但无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肝功能检查正常,经半年观察无变化者。一般认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照常工作和学习。据统计,我国约十分之一人可能携带乙肝病毒。有资料显示:乙肝病毒携带者中有8/9的人终身不发病,只有1/9的人会因生活习惯不好、免疫力差等原因成为乙肝患者。
3.乙肝病毒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染给他人?
a.乙肝病毒主要是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b.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
c.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一个注射器对几个免疫对象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透患者常是乙肝传播的对象。
d.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乱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传染性伙伴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e.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乙肝传播起一定作用。
f.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而传播乙型肝炎。
4.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与年龄、性别和职业有关吗?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与年龄曲线相一致。4-10岁是发病的第一高峰;20-40岁是发病的第二高峰;40岁以后乙型肝炎的发病率有所下降。
乙型肝炎的发病率男多于女。在河南省人群大面积抽样调查发现,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男性18.8%,女性15.6%;而乙肝显性现患率男性却比女性多1倍。临床上急性乙肝的治愈率女比男高,乙肝表面抗体转阳亦是女高于男,而慢性乙肝和肝癌的现患率则又是男多于女,这种性别上的差异可能与类固醇性激素和自体免疫等因素有关。
乙肝与职业的关系,据国内统计发现,中小学生发病率较高,干部、工人、农民的比例相近;城镇分散居民的发病率最低。国外在同性恋者和性乱交者中乙肝发病率离高,吸毒和药瘾者中亦比常人高。还有血透单位和口腔科工作人员的乙肝病毒携带率和乙肝发病率亦比普通人群高数倍。妓女、暗娼、犯人中乙肝病毒标志的阳性率在我国亦可达85%以上。
5.乙肝病毒慢性携带者e抗原能自然阴转吗?
慢性乙肝e抗原的转阴和e抗体的出现常为临床治疗有效指标之一。在大面积对乙肝病毒感染人群e抗原变迁的研究发出,e抗原完全能自然地转化为e抗体。成人年转化率为1%-4%,小儿乙肝病毒携带者e抗原的自然变迁转化率在5.9%左右。1989年日本报道对确定乙肝病毒水平感染者45例儿童和垂直传播8例儿童进行5-12年的随访观察,发现不管是水平或垂直传播,e抗原自然变迁是一样的;小儿e抗原阳性转化成为e抗体阳性的年转化率为5.9%;e抗体皆从8岁开始出现,以后以相同频率转化,至17岁时e抗原阴转而变成e抗体阳性的变迁率达78%。e抗原的转化率无性别差异,与表面抗原的亚型亦无关。
6.乙型肝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是我国当前流行最广泛、危害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低,卫生条件比较差是本病流行的基础。本病遍及全球,乙肝表面抗原(澳抗)携带率热带地区高于温带,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城市高于农村。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及病毒携带者,经血液、性接触和生活密切都是传播的重要方式。易感者感染乙肝病毒后约经3个月(6周至6月)发病。临床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泻及腹胀,部分病例有发热、黄疸,约有半数患者起病隐匿,在查体中发现。肝功能异常,血清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病毒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聚合酶均为阳性。少数病例病程迁延或转为慢性,或发展为肝硬变甚至肝癌;少数病例病程发展迅猛,肝细胞大片坏死,成为重症肝炎;另一些感染者则成为无症状的病毒携带者。
7.乙型肝炎有什么流行特征?
由于人群对乙型肝炎普遍易,所以本病遍及全球。该病无一定的流行周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发病率明显增长,主要与有无流行、卫生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和防治措施等有关。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热带地区高于温带,男性高于女性,儿童高于成人,城市高于农村。乙肝亚型的地理分布亦有不同。我是是肝炎高发区,1990年的资料表明,我国人口中约半数感染过乙肝病毒或正在感染中。孕妇中起码有十分之一为乙肝病毒携带者,如不接受乙肝疫苗预防,其新生儿在2年内60%以上可被感染乙型肝炎。一般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的婴儿,6月龄时其表面抗原阳性率约为40%左右;表面抗原及e抗原双阳性母亲的婴儿,则6月龄时表面抗原的阳性率几达90%以上。
8.乙型肝炎为什么难治疗?
这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的特性和乙肝的发病机理所决定的。乙型肝炎病毒小, 且分拆成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原(HBcAg)、e抗原(HBeAg),分布在体液内及细胞内。乙型肝炎病毒本身并不致病, 但它可改变肝细胞膜的性质。使体内的免疫系统发生紊乱, 误把自身的肝细胞当做“敌人”来破坏, 而造成肝细胞损伤。即使你用抗病毒药物杀死了病毒,但自身的免疫功能仍会继续对肝细胞发生攻击。因此乙型肝炎比较难治愈, 除抗病毒治疗外,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