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远东主任医师
-
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科室:
胸外科
- 晚期乳腺癌CIK治疗
- 作者:王远东|发布时间:2009-07-09|浏览量:2298次
患者xxx,女,36岁 住院号35799 2006年11月在当地肿瘤医院诊断左乳癌,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用TA方案化疗4个周期。5天前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穿刺病理证实。2007年6月18日入我院。
会诊外院病理腊块06?3896x1:(左乳)低分化腺癌,部分为透明细胞癌,部分为髓样癌,浸润脉管。免疫组化染色结果:ER(+);PR(+);CERB-2(+++)CA15-3(++).广州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王远东
PET报告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PET/CT 检查报告
PET/eT 号: P04274
姓名:王秀敏|性别:女
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科室:门诊
显像剂18问DG I 检查部位:全身
临床诊断:左侧乳腺癌并左侧锁骨、纵隔、右肺转移
病史摘要:
2006 年10 月行左乳肿块切除,术后病理提示浸润性导管癌并左侧锁骨、纵隔、右肺转移,术后
行化疗,目前出现间断性咳嗽、咳痰,偶有胸闷。
图像所见:
禁食6小时以上,测定空腹血糖5.4mmo l/L,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9.3mCi ,静卧120分钟后行
全身PET/CT 断层显像,图像同机融合,全身各部位显像清晰。
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化疗后复发并转移,行粒子植入术后:左前胸壁、左侧锁骨上、左上
纵隔、左侧腋窝及右肺内见大量金属粒子影,左胸壁见大小不等结节状、片块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
高影, 最大约2. OemX 4. Oem,SUV 最大值为16.0 ,平均值为12.6 ,CT于上述部位见软组织密度影,
CT值约28.6Hu; 双肺实质见弥漫分布结节状、斑片装放射性异常浓聚影,尤以双下肺明显,最大病
灶层面约4. 8emX 5. Oem,SUV 最大值为13.3 ,平均值为10. 9; 双侧锁骨上、左侧腋下、双侧肺门及纵
隔(2 、4 、5、7、8组〉见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状放射性摄取异常增高影,大小介于O. 3emXO. 4 em""""
1.gemX 2. 2em之间, SUV 最大值介于4.1-----12.8 之间,平均值介于3. 0-----9.2之间, CT于上述部位见淋
巴结最大。双侧胸膜及左肋踊角见条状放射性异常浓聚影, CT于上述部位见胸膜局限性增厚。双侧
胸腔见中等量水样低密度应。心脏及大血管正常显影。
全身多处骨锵(C3 、T9 、L3 、左侧第11后肋及双侧儒骨,)见结节状放射性摄取轻度异常增高,
CT于上述部位见局部骨质破坏;全身所示骨儒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脑部显影正常,双侧额叶、顶叶、颜叶、枕叶、双侧基底节、丘脑及双侧小脑放射性分布对称,
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或减低区。CT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裂、脑池未见增
宽、扩张,其内密度如常。鼻咽部形态正常,未见放射性异常摄取。右上领窦粘膜局限性增厚,喉
部见对称性生理性摄取,余额面部及颈部组织结构、形态及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
肝脏形态、大小、密度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胆囊正常显影,胆囊壁无增厚,未见阳性
结石影。脾脏大小正常。胃及十二指肠正常显影。膜腺形态、大小正常,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影。
双肾及双侧输尿管正常显影。结肠各段见少许生理性摄取,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腹膜后未见肿大
淋巴结及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膀脱显影正常。右侧卵泡生理性摄取,子宫及左侧附件形态及放射性
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检查日期: 2007.07.23
年龄: 36 岁
住院号: OP
衰减校正: .J
诊断意见:
1、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化疗后复发并转移,行粒子植入术后=左侧胸壁肿瘤广泛复发。
2、双肺弥漫转移:双侧胸膜转移并中等量积液。
3、双侧锁骨上、左侧腋下、双侧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
4 、全身多发骨转移。
5、右侧上颁窦粘膜增厚。
6、全身其它部位PET/CT 显像未见明显异常。
报告医师: 审核医师: μJ弘报告日期: 2007 年7 月23 门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PETteT 中心电话: (020) 36654588 地址:广州市流花路川号
因经济原因患者没用赫赛丁,仅用正常人CIK细胞扩容输注。三个月后再行PET检查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PET/CT 检查报告
PET/eT 号:P04274-2 检查日期: 2007.1 10.2
姓名:王秀敏|性别:女
医院: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科室:门诊
显像剂: 18F_FDG I 检查部位:全身
临床诊断:左乳癌术后,双肺转移治疗后。
图像所见:
禁食6 小时以上,测定空腹血糖5.4mmo l/L,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9. 3mCi ,静卧120 分钟
后行全身PET/CT 断层显像,图像同机融合,全身各部位显像清晰。
左侧乳腺癌根治术、化疗后复发并转移再行综合治疗后:对比2007 年7 月23 日PET/CT 检查,
左前胸壁、左侧锁骨上、左上纵隔、左侧腋窝及右肺内见大量金属粒子影,较前无变化:原前左
胸壁结节状、片块状高代谢病灶大部消失,放射性摄取大部减低至正常,少部残留病灶最大约
1.OemXL 1em,SUV最大值为3.6 ,平均值为2.4 (原最大约2. OemX 4. Oem,SUV最大值为16.0 ,
平均值为12.6); 原双肺弥漫性转移灶,己基本消失(原最大病灶约4. 8emX 5. Oem,SUV最大值为
13.3 ,平均值为10.9); 右肺下叶背段见-高密度钙化灶,与前一致:原双侧锁骨上、左侧腋下、
双侧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大部己消失,少部淋巴结最大约1. 4emX 1.Oem,放射性摄取轻
度增高, SUV 最大值2.7 ,平均值1.8 (原大小介于O. 3emX O. 4 em----1.gemX 2. 2em 之间, SUV 最
大值介于4.1----12.8 之间,平均值介于3. 0----9. 2 之间〉。原双侧胸腔积液己完全吸收。左侧斜裂
及右侧水平裂胸膜局限性增厚, 心脏及大血管正常显影。
原全身多处骨锵(C3 、T9 、L3 、左侧第11 后肋、右股骨头及双侧骸骨)多发转移,与前对比,
现病灶数目较前增多(新增部位: no 、11、12、L4 、右侧儒骨),放射性摄取较前增高, SUV最
值介于3. 9----4. 7 ,平均值介于2.6----3.3 ;余全身所示骨锵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脑部显影正常,双侧额叶、顶叶、颜叶、枕叶、双侧基底节、丘脑及双侧小脑放射性分布对
称,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摄取增高或减低区。CT 示脑实质内未见异常密度影,脑沟、脑裂、脑池
未见增宽、扩张,其内密度如常。鼻咽部形态正常,未见放射性异常摄取。右上领窦粘膜局限性
增厚,喉部见对称性生理性摄取,余饭面部及颈部组织结构、形态及放射性分布未见异常。
肝脏形态、大小、密度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胆囊正常显影,胆囊壁无增厚,未见阳
性结石影。脾脏大小正常。胃及十二指肠正常显影。膜腺形态、大小正常,未见放射性异常浓聚
影。双肾及双侧输尿管正常显影。结肠各段见少许生理性摄取,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腹膜后未
见肿大淋巴结及放射性异常浓聚灶。膀肮显影正常。右侧卵泡生理性摄取,子宫及左侧附件形态
及放射性分布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意见:
1、左侧乳腺癌术后、化疗后复发并转移再次综合治疗后z 原左侧胸壁肿瘤大部消失,代谢较前
明显减低,提示疗效显著。
2、原双肺弥漫转移灶已基本消失;原双侧胸腔积液现已完全吸收。
3、原双侧锁骨上、左侧腋下、双侧肺门及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灶,大部己消失。
4 、no、11、12、L4 、右侧骸骨新增多发骨转移。
5、右侧上领窦粘膜增厚,同前。
6、右肺下叶钙化灶,同前。
7、全身其它部位PET/CT 显像未见明显异常。
年龄: 36 岁
住院号: OP
衰减校正: .J
报告医师: 审核医师:寸乡〉年报告日期: 2007 年11 月2 日
v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PET/CT 中心电话: (020) 36654588 地址:广州市流花路III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