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祖立副主任医师
-
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
科室:
结直肠外科
- 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案
- 作者:杨祖立|发布时间:2010-09-13|浏览量:849次
1. 结直肠癌普通人群筛查方案
筛查对象:年龄在40-75岁之间,尤其是吸烟和肥胖人群。
检查方法:
(1)大便潜血试验:肠癌早期80%患者可有大便出血,大便潜血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简单方便无创伤,可以作为初筛手段,有助于筛查出结肠癌、直肠癌高危人群。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肛门外科杨祖立
(2)肛门指诊:70%-80%的直肠癌可以通过肛门指诊发现;
(3)纤维结肠镜检查:初筛确定为高危人群的,则应该行全结肠镜检查;经济条件较好的人群,可以直接接受该检查,这是发现结直肠息肉、腺瘤或癌肿的最好方法。
筛查计划:
(1)大便潜血试验每年1次为宜,连续3次阴性者可放宽至2~3年1次。经济条件许可时,直接行纤维结肠镜检查,每5年一次。
(2)筛查中如有以下情况,则应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年龄≥40岁者,符合下列4项中任意1项:①大便潜血试验阳性;②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子女)结直肠癌史;③本人肠息肉或癌肿史;④有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和精神刺激史等5项中2项或以上者
内镜阳性者接受诊治,若肠镜发现腺瘤,应行腺瘤摘除,并于1年内复查肠镜,直至肠镜阴性。肠镜阴性者以大便潜血试验每年随访,肠镜复查3~5年1次。内镜阴性者,如果上述1项阳性,则每2-3年复筛1次,如果上述2项或以上阳性者,每年复筛1次。
2.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方案
世界胃肠病组织/国际消化系肿瘤联合会结直肠癌筛查指南以及亚太地区结直肠癌筛查共识中指出,结直肠癌病人亲属属于高危人群,其结直肠癌发病机会明显高于无癌肿发病的家庭(见表)。对于曾在我院行胃肠道肿瘤治疗的患者,我们讲免费为您及其家人提供咨询服务,并可通过电话或手机信息提前预约安排必要的检查。
表 结直肠癌的家族性发病风险
家族背景 相对于普通人群的发病倍数 |
一级亲属中有一位患结直肠癌 2.25 < 45 岁 3.87 45?59 岁 2.25 > 59 岁 1.82 一级亲属中有两位或多位患结直肠癌 4.25 一级亲属中只有两位患结直肠癌 3.76 一位二级或三级亲属患结直肠癌 1.50 两位二级亲属患结直肠癌 2.30 一位一级亲属患腺瘤且年龄不足 60岁 1.99 |
筛查计划:
由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患病危险明显增加,多数学者主张,对这一人群采用直接纤维结肠镜检查。
1. 一级亲属 (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在60岁前被诊为结肠癌或腺瘤性息肉的,或一级亲属中有两人患结肠癌(不限年龄),建议40岁时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做全结肠镜检筛选,每5年一次。
2. 一级亲属中有一人在60岁以后被诊为结直肠癌或腺瘤性息肉,或者二级亲属(祖父母、姑姨或叔舅)中有两人患结直肠癌,推荐40岁开始结肠镜筛查,每5年一次。
3. 二级亲属或三级亲属(曾/外曾祖父母、表亲)中有一人患结直肠癌的推荐按普通人群筛查。
4. 本人有大肠腺瘤病史,结肠镜检查如发现多发腺瘤或1个>1cm的腺瘤,应1~3年查一次肠镜;如果是单个小于0.5cm的腺瘤,可5年后复查肠镜。
5. 本人患过结直肠癌:术后第1年进行1次全结肠镜检查,如正常3年后再查;再次复查仍正常者,可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任何一次肠镜检查发现腺瘤,则应按腺瘤进行监视检查。
6. 本人患炎性肠病多年不愈、病变范围较广的溃疡性结肠炎,应在患病8年后,每1~2年检查一次全结肠镜;如病变仅累及左半结肠,可以在患病15年后进行监视检查。
随访:(1)非肿瘤性息肉摘除后的随访为每3-5年肠镜随访一次;(2)腺瘤性息肉切除后,高级别瘤变者随访应每年复查结肠镜;低级别者可每年复查大便潜血试验,每3年复查结肠镜;(3)肠道恶性肿瘤治疗后的随访每6个月至1年复查1次CEA和大便潜血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