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酸中毒
- 作者:崔海银|发布时间:2014-11-19|浏览量:830次
正常状态下,机体有一套调节酸碱平衡的机制。疾病过程中,尽管有酸碱物质的增减变化,一般不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只有在严重情况下,机体内产生或丢失的酸碱过多而超过机体调节能力,或机体对酸碱调节机制出现障碍时,进而导致酸碱平衡失调。尽管机体对酸碱负荷有很大的缓冲能力和有效的调节功能,但很多因素可以引起酸碱负荷过度或调节机制障碍导致体液酸碱度稳定性破坏,这种稳定性破坏称为酸碱平衡紊乱。
据血液pH的高低,<7.35为酸中毒,>7.45为碱中毒。HCO3-浓度主要受代谢因素影响的,称代谢性酸中毒或碱中毒;H2CO3浓度主要受呼吸性因素的影响而原发性增高或者降低的,称呼吸性酸中毒或者碱中毒。在单纯性酸中毒或者碱中毒时,由于机体的调节,虽然体内的HCO3-/H2CO3值已经发生变化,但pH仍在正常范围之内,成为代偿性酸中毒或碱中毒。如果pH异常,则称为失代偿性酸中毒或碱中毒。酸碱平衡紊乱主要分为以下五型:
1、代谢性酸中毒:根据AG值又可分为AG增高型和AG正常型。
2、呼吸性酸中毒: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呼吸性酸中毒和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3、代谢性碱中毒:根据给予生理盐水后能否缓解分为盐水反应性和盐水抵抗性酸中毒。
4、呼吸性碱中毒: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5、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可细分为分为酸碱一致性和酸碱混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