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招募活动
- 作者:李菁|发布时间:2012-01-05|浏览量:2116次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概述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涉及多个人体系统和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类风湿疾病,病因不明且病情反复发作。SLE至今尚无特效根治疗法,现行的治疗原则是:对症治疗(控制症状和体征、治疗感染和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维持生存质量。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李菁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症状包括:发热、乏力、体重减轻;皮疹 、红斑、毛发减少、粘膜水泡、溃疡;关节肿痛或畸形;胃肠道损伤;精神障碍、截瘫、大小便失禁或感觉运动障碍、脑功能不良、重症肌无力;心、肝、肾、肺病变;血液系统病变;视网膜病变。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主流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适用于急性或暴发性累及多脏器的病例,治疗效果良好但毒副作用也很明显,如:感染、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和骨坏死等。
抗疟药:对皮疹,光敏感和关节症状有一定疗效,易引起恶心、呕吐且对视网膜有一定毒性。
免疫抑制剂:常与激素联合应用,治疗轻、中度SLE病人有着良好的疗效,副作用小但是会出现骨髓抑制。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制剂药物研究
近年来,B细胞靶向疗法在SLE的临床试验相继取得重大突破。在国外Epratuzumab(选择性地靶向作用于B细胞CD22抗原)是由Immunomedics公司开发的,II期临床研究表明除了B淋巴细胞清除效应外,免疫球蛋白水平没受到影响,药物总体耐受性良好,现已进入III期临床阶段。在国内,深圳龙瑞药业有限公司亦开发出重组人CD22单克隆抗体,属人-鼠嵌合化IgG1单克隆抗体。抗NHL的鼠源SM03抗体与Epratuzumab一样, 也是特异于CD22抗原的B表位,鼠源SM03经过“嵌合化” 或“人源化” 改建后,表现出与Epratuzumab相似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
Epratuzumab在国外的研究报告中显示:针对皮肤以及粘膜的疗效最为明显,用药6周后改善率为79%;其次为呼吸系统,用药6周后改善率为75%;再次为神经系统,用药6周后改善率为70%。治疗18周后,患者B细胞水平平均下降了35%。治疗后第六个月,B细胞仍处于受抑制状态。T细胞水平、免疫球蛋白及自身抗体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
而重组人CD22单克隆抗体在国内的治疗狼疮药物临床研究中,目前观察疗效暂时体现在皮肤、粘膜、骨骼肌。
重组人CD22单克隆抗体在国内的治疗淋巴瘤临床研究中,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
主要研究者以及研究基地的简介
深圳龙瑞药业有限公司、深圳赛乐敏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的重组人CD2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SM03)获得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试验批件号:2008L01317。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和风湿科正在进行重组人CD22单克隆抗体注射液(SM03)治疗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试验。该研究为Ⅰ期临床研究,已经获得北京协和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编号:1121)。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研究中心主要研究者为江骥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要研究者为张奉春教授,李梦涛教授、李菁主治为研究者。
我国首家成立的针对于风湿免疫疾病治疗的医疗机构即为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也是我国最先批准的风湿病学博士生培养单位,以后又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及国家教委风湿病学重点学科单位和卫生部抗风湿药临床试验基地。
张奉春,男,教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亚洲太平洋地区抗风湿病联盟董事会董事和多种国内外杂志主编、副主编、常务编委及编委。先后两次在美国做博士后和访问学者研究,主要从事自身免疫病基因和抗原抗体的研究。共发表论文150余篇,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卫生部重点课题基金,并参与和组织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重点科研基金和北京市重点课题的研究。
江骥,男,教授,临床药理学专家。1986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1987-1989年美国德州Baylor医学院博士后。1994年起任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研究员、教授。社会兼职:中国质谱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药理学会药物代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及质谱学报编委。 曾接受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的药物临床试验技术和GCP培训。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负责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工作,任主要研究者或主要研究者助理承担100余项药物I期临床试验,进口、仿制药药代和生物等效性研究。研究质量居国内前列,为SFDA(国家药品和食品监督管理局)组织的各种培训班讲课数十次,近8年来在国内外发表有关论著30余篇。
参与研究的说明
一.参与的患者必须符合入选标准而且不符合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
1. 根据美国风湿病协会SLE诊断标准,确诊为SLE的患者(11项标准中至少满足4项);
2. 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
3. SLE病史至少在6个月以上;
4. 患者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符合其中1条即排除)
1. 入组前4周内曾使用过大于0.5毫克每公斤体重的泼尼松或其他等效的糖皮质激素;
2. 入组前4周内曾使用过环磷酰胺、骁悉、环孢素、硫唑嘌呤(不包括甲氨蝶呤、来氟米特、羟氯喹等),或使用过其他生物制剂治疗者;
3. 对鼠源或人源抗体过敏者;
4. 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性狼疮,包括横断性脊髓炎、精神病和癫痫;
5. 累及肾脏的活动性狼疮(血肌酐≥2.5mg/dl,或入组前4周内血肌酐升高≥正常上限的2倍,或蛋白尿≥3.5g/天);
6. 实验室指标有以下任何一项异常者:Hb<80g/L,WBC<2.0×109/L,ANC<1.5×109/L,Plt<50×109/L,转氨酶或碱性磷酸酶>正常上限的2倍;
7. 既往有抗心磷脂抗体综合症病史者;
8. 目前正口服抗凝药或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
9. 入组前3个月内因严重感染性疾病曾住院治疗者;
10. 入组前2年内长期患有活动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病、真菌感染)者;
11. 目前的症状和体征提示存在某种感染者;
12. 入组前2周内曾进行活疫苗免疫接种,或试验期间需要进行活疫苗免疫接种者;
13. 恶性肿瘤患者;
14. 多次流产(2次以上)者;
15. 妊娠、哺乳期女性,有育儿计划或无有效避孕措施者;
16. 已知患有HIV、乙肝、丙肝或其他免疫性疾病者;
入组前3个月内参加过其他临床研究者。
二、经过初步询问,能初步符合入选标准而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李菁医生会请您到北京协和医院进行知情同意书的签署,签署后进行筛选,筛选中的检查费免费。成功通过筛选后,患者将免费获得治疗。一切因本研究产生的住院费、护理费、检查费、药品费、材料费均无需患者承担。
三、在通过筛选后的治疗过程中,因某些原因不得不退出本研究的患者,仍可以选择得到协和医院专业的治疗,相关费用需自行承担。
四、全程参与本研究并参加药代试验的患者,可得到适当补偿。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