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A和TOLP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 作者:吴晓雄|发布时间:2010-04-14|浏览量:1228次
【摘要】目的:探讨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TA)方案和TOLP方案治疗初治急性白血病(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采用TA方案和TOLP方案治疗7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其中23例ALL采用TOLP方案,49例AML采用TA方案。结果:72例白血病中 49例达到完全缓解(CR),CR率为68.1%;11例达到PR(PR率为15.3%)。总有效率(CR+PR)为83.3%。23例ALL中18例达CR(CR率78.3%),3例达PR(PR率13.1%),总有效率(CR+PR)为91.4%。49例AML中31例达CR(CR率63.3%),8例达PR(PR率16.3%),总有效率(CR+PR)为79.5%。毒副作用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症状以及轻度肝功异常。结论:TA方案可用于治疗初治的急性白血病,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轻,患者可以耐受。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吴晓雄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TA方案;TOLO方案;疗效
0 引言
蒽环类药物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应用,使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及长期存活率明显提高。治疗急性白血病经典的方案是DA(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方案和DOLP方案,其完全缓解率为60~70%。。吡柔比星(Pirarubicin ,THP,吡喃阿霉素),是一类新型半合成的蒽环类抗肿瘤药物[1]。该药可迅速进入肿瘤细胞内,分布浓度高,故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和广泛的抗癌谱,并且心肌毒性、胃肠道及脱发等毒副作用明显低于阿霉素。本组研究应用TA方案和TOLP方案治疗初治的急性白血病以观察其疗效和毒副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病例数72例(病例来自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304医院,北京友谊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男 41例,女31例;年龄34.8岁(2~65岁);经临床、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分型检测,按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分型[2]。;其中ALL 23例 (包括10例L1型,8例L2型,2例L3型,3例淋巴瘤白血病;),AML49例(包括7例M1型,13例M2型,8例M4型,15例M5型,3例M6型 ,1例混合细胞性白血病,2例慢粒急性变)。
1.2化疗方案及剂量:
初治ANLL采用TA方案治疗:THP25-30 mg/m2,d1 ?3;Ara-C 150 mg/m2,d1-7。
初治ALL采用TOLP方案治疗:THP25-30 mg/m2,d1?3;VCR 1.4mg/m2,1次/周×4;L-ASP6000U/ m2,d19-25;强的松40mg/m2,d1-28
1.3观察指标
1) 疗效观察: 按照全国血液学会制定的标准,根据患者临床变现,外周血象及骨髓象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及未缓解(NR)三级,CR+PR为总有效率。
2) 副反应观察: 观察并记录化疗前后患者食欲下降情况,胃部不适、恶心、呕吐、心悸、胸闷、腹痛、腹泻、脱发、口腔粘膜溃疡、糜烂等毒副反应。
3) 实验室检查:①化疗前、后外周血象的变化;②化疗前、后骨髓象的变化;③化疗前、后肝、肾功能改变情况;④化疗前、后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等所示的变化情况。
2结果
2.1疗效 (1)72例白血病中 49 例达到CR,CR率为68.1%;11 例达到PR(PR率为15.3%)。总有效率(CR+PR)为83.3%。(2)23例ALL中18例达CR(CR率78.3%),3例达PR(PR率13.1%),有效率(CR+PR)为91.4%。(3)49例AML中31例达CR(CR率63.3%),8例达PR(PR率16.3%),有效率(CR+PR)为79.5%。
2.2毒副反应 TA/TOLP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生率为94.4%(68/72例)。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51.4%(37/72例);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12.5%(9/72例);肝功能轻度异常(GTP>50~200、GOP>50~200)的发生率为11.1%(8/72例);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2.7% (2例);脱发的发生率为6.9%(5/72例)。无效病例中有 1例死于颅内出血。
63/72例(87.5%)患者的WBC<1×109/L(0.2~1×109/L);66/72例(91.7%)患者的Plt<30×109/L(9~30×109/L)。缓解病人中,WBC回升>1.5×109/L的时间为13.6(8~26) d,Plt回升>50×309/L的时间为15.3(10~24)d。
3讨论
吡柔比星为阿霉素的衍生物,其化学结构是在阿霉素的4’-0-位上接一个四氢吡喃基,获得(2’R)- 4’-0-四氢吡喃阿霉素。该药主要抑制DNA合成,通过直接嵌入DNA双链间和/或抑制DNA聚合酶,从而抑制DNA的复制与转录[1]。Yamada等[3]行Ⅱ期临床研究发现,单用THP治疗2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3例CR,4例PR,有效率为30%。Ohno等[4] 应用THP治疗急性白血病,CR率为18.6%,PR率为35.8%。国内学者[5,6]采用吡柔比星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急性白血病取得了明显效果。
本组采用TA/TOLP方案治疗72例初治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ALL 23例(包括10例L1型,8例L2型,2例L3型,3例淋巴瘤白血病),AML49例(包括7例M1型,13例M2型,8例M4型,15例M5型,3例M6型 , 1例混合细胞性白血病,2例慢粒急性变)。结果表明 72例白血病中 49例达到CR(CR率为68.1%),11例达到PR(PR率为15.3%),总有效率(CR+PR)为83.3%。23例ALL中18例达CR(CR率78.3%),3例达PR(PR率13.1%),总有效率(CR+PR)为91.4%。49例AML中31例达CR(CR率63.3%),8例达PR(PR率16.3%),总有效率(CR+PR)为79.5%。ALL的疗效高与其中有10例儿童ALL有关。
TA/TOLP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主要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生率为94.4%(68/72例)。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为51.4%(37/72例);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12.5%(9/72例);肝功能轻度异常(GTP>50~200、GOP>50~200)的发生率为11.1%(8/72例);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为2.7% (2例);脱发的发生率为6.9%(5/72例)。无效病例中有 1例死于颅内出血。
63/72例(87.5%)患者的WBC<1×109/L(0.2~1×109/L);66/72例(91.7%)患者的PLT<30×109/L(9~30×109/L)。缓解病人中,WBC回升>1.5×109/L的时间为13.6(8~26天),PLT回升>50×309/L的时间为15.3天(10~24天)。
从本文的结果分析吡柔比星为白血病患者较易接受的新型蒽环类药物。TA/TOLP方案治疗急性白血病的疗效较好,毒副作用较小,尤其是心脏毒性及脱发等毒副作用较轻[3,4],患者可以耐受,可以用于治疗初治急性白血病。但本文的病例数有限,其疗效及毒副作用尚有待积累更多的病例进一步探讨。
------------------------------------------------------
作者单位:100853北京,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吴晓雄,达万明);100037 北京,解放军304医院肿瘤血液科(马健);100029 北京,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陈艳蓉);100050 北京,北京友谊医院血液科(段婷);100730 北京,北京同仁医院血液科(刘复强);100700 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血液科(王景文)
通讯作者:吴晓雄 Tel:010-66939481;Email:wuxx19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