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业华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科室:
普外科
- [08-12]厦门市第一医院的...
- 厦门商报 报道-猛咳右下腹疝气...
- 关于疝气诊治,手术费用及恢复等...
- 便秘1周原是肿瘤堵住肠管
- 我市完成首例经口腔腔镜切除甲状...
- 厦门商报-敬业的医生帮我爱人排...
- 经口腔腔镜切除甲状腺肿块 厦门...
- 90岁老人成天坐着睡觉您的位置...
- 24岁白领彻底告别“疤痕”
- 肠子坠阴囊 肿胀似木瓜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腹股沟复发疝再...
- 厦门网-寻医问药-肚脐眼发出阵...
- 2005年12月18日厦门日报...
- 小伙子学哈利波特骑扫把 不慎插...
- 经腹腔镜改良Heller手术加...
- 厦门网-寻医问药-疝气手术方式
- 应用腹腔镜技术诊治复发性腹股沟...
- 半月线疝临床病例解析
- 作者:李业华|发布时间:2013-06-20|浏览量:1440次
一、概述
半月线疝(spigelian hernia)是指自腹部腹直肌外侧缘半月线处突出的疝。其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本文将介绍1例半月线疝的诊治经过,结合文献分析以提高对半月线疝的认识。
二、病例报告
患者,男,79岁,因“反复腹部胀痛半年,加剧并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 d”于2009年2月5日急诊入院。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性腹部胀痛,位置不固定,以左下腹为甚,每次发作一般3~5 min,可以自行缓解。发作时无腹胀、呕吐及停止肛门排气排便,无排便习惯改变及纳差消瘦。1 d前再发左下腹胀痛并渐加剧,伴停止肛门排气排便,来我院急诊行腹部平片检查,提示“中上腹肠管充气并见多发小液气平”,拟“急性肠梗阻”入院。既往史无殊。入院查体:腹平软,左下腹可触及一约12 cm×6 cm×4 cm大小肿物,质软,边界不清,固定,有压痛,肠鸣音亢进。肛门指检未见异常。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李业华
初步诊断:急性肠梗阻:乙状结肠肿瘤?粪石性肠梗阻?予以禁食,补液及灌肠治疗。经治疗1 d后患者排出大量粪便,症状缓解,左下腹未再触及异常包块,腹壁未触及明显缺损。考虑粪石性肠梗阻可能性较大,但结直肠肿瘤不能完全排除。进一步行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多发溃疡(图1),活检病理示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性反应。临床排除了结直肠肿瘤诊断,但乙状结肠多发溃疡原因尚不清楚。患者症状缓解拟要求出院,但在出院前1天又复出现左下腹胀痛,体检未发现明显腹部肿块,进一步行腹部ct检查提示:左下腹腹壁疝,半月线疝(图2)。术前诊断为:左下腹半月线疝并急性肠梗阻。乙状结肠多发溃疡考虑与其反复进入左下腹半月线疝内有关。完善术前准备后于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腔内补片贴置术(ipom)。术中见疝内容物为部分乙状结肠及肠脂垂(图3),疝内容物还纳后检查见疝环位于左侧半月线、半环线、腹壁下血管之间,直径约3 cm(图4)。左下腹半月线疝诊断明确,分离周围粘连后用bard compersix kugel(12 cm×8 cm)行腹腔内补片贴置(图5)。术后恢复顺利,3 d后出院,腹带继续包扎四周。随访半年,无慢性疼痛及复发。
病例特点概要: 1、老年男性,以腹部胀痛及停止肛门排气排便等为主要表现,既往无腹部手术史,入院考虑急性肠梗阻,梗阻的原因首先考虑为结直肠肿瘤或粪石性原因;2、当梗阻解除后行肠镜检查未发现结直肠肿瘤,但提示有乙状结肠多发溃疡,不能完全解释临床表现;3、直至腹部ct检查提示“左下腹半月线疝”,此时才确定病因诊断;4、应用腹腔镜行ipom手术,术后恢复良好。
三、讨论
半月线是相当于腹直肌鞘外缘的、伸展于第9肋骨和耻骨结节之间的一条弧线,也就是腹内斜肌腱膜分裂为2层分别融入腹直肌前后鞘之处。经半月线突出的腹外疝即为半月线疝(spigelian hernia)。1764年klinkosch[1]第一个描述了此病,但直至1976年spangen[2]才详细地描述了半月线疝的解剖。本病发病率低,约占腹部疝的1%~2%[3]。 半月线疝发病年龄多在40~70岁左右,平均约50岁。左右侧之比约为1:1.6。半月线疝易发生嵌顿或绞窄,据统计发生率可达21%[4]。
理论上半月线疝虽可发生于半月线上的任何部分,但发生于脐水平以下者占多数,尤其是在脐与耻骨联合之间的水平,因腹直肌后鞘终止于此水平而形成该区域的先天性薄弱。腹外斜肌是腹壁前侧部最稳定的结构,它的整个腱膜都位于半月线腱膜前,可以防止半月线疝进入皮下组织。在大部分情况下,疝通常穿过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位于前腹壁的肌腱膜层内,所以当疝较小或病人较肥胖时不容易触及腹壁肿块或疝缺损边缘。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