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部过敏性皮炎
- 作者:武彩霞|发布时间:2011-06-07|浏览量:1066次
典型病例:患者,女,27岁。面部红斑瘙痒2周。瘙痒干燥不适。一周前服中药凉血活血之品治疗无明显减轻。就诊时面部散在大小不等淡红斑,灼热、瘙痒,皮肤干燥,少量白色鳞屑。舌淡红,苔薄白,脉弱。
一般情况:患者无胃脘不适,饮食可,二便调。月经周期正常,无畏寒。
治疗:六君子汤加丹皮10g,山栀10g,生地炭20g,连翘30g,苦参10g,忍冬藤20g,野菊花20g,荷叶10g,白鲜皮30g,白僵蚕10g。7副服用后明显减轻,皮疹消退,干燥减轻。又服中药7付后上证痊愈。陕西省中医院皮肤性病科武彩霞
讨论:由于面部皮炎局部表现是红色、患者自觉灼热,医生常见的处理会认为血热,给凉血活血。该患者无胃脘不适,饮食可,二便调。月经周期正常,无畏寒,未表现明显寒热偏盛。舌淡红,苔薄白,脉弱,提示患者胃气虚。中医认为胃既受病,饮食减退,脾就不能承受胃中水谷而行输散精气的作用。所以造成生化之源不足,故而脾气下陷,阴火上僭。如《脾胃论》所述,“夫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而显火上行独燎其面”。即《黄帝内经》云:“面热者足阳明病”。我们认为该患者由于脾胃虚弱虚热内生,蒸腾于面部。因而面部红热、干燥。由于六君子汤能健脾化湿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丹皮、山栀、生地炭、苦参清除内蕴之热,荷叶升阳,连翘、忍冬藤、野菊花、白鲜皮质地清轻透散内热,白僵蚕祛风止痒。如此通过健脾胃、升阳气、凉血解毒使体内邪气得以分消。如果一味使用苦寒凉血之药,虽能一时清除内热,但因苦寒伤胃,加重脾气下陷,阴火上僭,面部蒸腾红热反复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