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性早熟
- 作者:张立琴|发布时间:2011-07-05|浏览量:452次
家长带孩子扎堆诊断性早熟专家说微小青春期不必担心
岛城儿保专家解读“儿童性早熟困惑”:有的是假性性早熟可以治愈给孩子过度进补或常吃催熟的反季水果蔬菜 易“催”出性早熟耽误长个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张立琴
最近又一场“圣元奶粉事件”,让儿童性早熟成为了时下的焦点,也引起了岛城家长们的担忧。近几天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到市儿童医院检查是否性早熟,儿童医院儿保科每天要接诊二十多个病号。记者采访了岛城的儿童保健专家为市民们解读“儿童性早熟困惑”。
探访
1
家长“吓”着了 扎堆查早熟
昨天,记者来到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门口站满了领着孩子的家长。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长期负责儿童性早熟、矮小症等方面的治疗。专家张立琴说:“最近带着孩子来查性早熟的特别多。一般每天会查出十几个性早熟的孩子。 ”
“我女儿今年才5岁半。那天我陪着女儿洗澡时,突然感觉她的乳房有些硬块。于是,赶紧带着她来医院检查。结果还真查出了性早熟。 ”市民刘女士说:“不过好在医生告诉只是单纯的器官性早熟,不会影响孩子发育,我就放心了。 ”目前我市性早熟的患儿中,女孩8岁以下、男孩9岁以下的患儿所占比例相对高一些。其中,女孩多是乳房异常发育,男孩则是睾丸发育,阴毛早生等第二性特征过早出现。
探访
2
女孩才6岁 出现性早熟
6岁的女孩蒙蒙被妈妈带着来检查性早熟。蒙蒙妈妈告诉记者,最近总是感觉蒙蒙在摸自己的乳房,后来发现原来里面有了硬结。因为担心女儿性早熟,就带着孩子来检查。不过检查结果让蒙蒙妈妈松了一口气,蒙蒙只是一般性的假性性早熟。
记者了解到,虽然现在那么多家长带着孩子来查性早熟。但是实际上在男女儿童中,性早熟的发生 率 大 约 为0.6%。根据目前接诊情况,前来查的大都是假性性早熟。
张立琴告诉记者,假性性早熟是仅有性激素作用导致的部分第二性征发育,不能产生精子或
卵子,因而不具备
有生育的能力。表
现在单个性器官
发育,如男孩六
七岁开始长胡须、
长喉结等。但是只要及时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释疑
1
微小青春期 家长别担心
在门诊走廊中,记者就遇到一位妈妈带女婴到儿保科就诊,表示自己的小孩一直食用圣元奶粉,担心孩子性早熟。通过检查发现,其实小孩没有出现什么症状,检查结果也很正常,但妈妈还是很担心。 “最近,前来咨询孩子是否性早熟的家长特别多。其实,家长们没有必要过分焦虑。而且,婴幼儿性早熟并不罕见,我们以往也查出一些婴幼儿性早熟的病例。但很多属于正常现象。 ”
张立琴告诉记者,最近就接到3例性早熟病例,都是女婴。其中一名女婴只有8个月,乳房比同龄孩子大。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排除病变因素导致的性早熟,如今大部分所谓的婴幼儿性早熟也叫“微小青春期”,是生命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 “微小青春期可以看成是数年之后真正的 ‘大’青春期的一次小型预演,是存在于生命早期的一种生理现象。”对于这一情况,张立琴解释说。
释疑
2
“补”出性早熟 耽误长个子
市民孙某和妻子两人每个月的收入才不到2000元,可为了让孩子能有个棒棒的身体,两人就省吃俭用把钱省下来给孩子买牛初乳素、花粉蜂王浆、人参、鸡精等各种保健品和补品,平均每个月用在这方面的花费就达到了一千多元。昨天,他们领着4岁的女儿检查身体时却发现孩子已经有了乳房发育倾向。医生告诉孙志勋,他们为孩子盲目进补造成性早熟,非常不利于孩子后期的身体发育。出现性早熟不但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影响,还会影响孩子长个。
释疑
3
暗藏“催熟剂”“催”出性早熟
“虽然在男女儿童中性早熟的发生率大约为0.6%。但最近几年,儿童性早熟发病正在逐步增多也是令专家们担忧的不争事实。 ”张立琴告诉记者,排除了脑垂体发育异常、脑部肿瘤、肾上腺肿瘤等病理原因,来自外界的食物摄入也是导致性早熟的一个重要原因。 记者了解到,大补类的中药和保健品、禽颈、反季节蔬菜和水果,易改变孩子正常的内分泌环境,造成其身心发展不平衡。现今市场上出售的家禽,很多是用拌有快速生长剂的饲料喂养的,这些生长剂残余主要集中在家禽头、颈部分的腺体中,因此,吃鸡、鸭、鹅的颈部,就成为“促早熟”的高危行为。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几乎都是在“促熟剂”的帮助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一定要避免给幼儿食用。另外,一些颇受小朋友喜爱的油炸食品,特别是炸鸡、炸薯条,以及超市常见的膨化食品中过高的热量会引发儿童内分泌紊乱,吃多了可能导致性早熟。
新闻贴士
发现这些情况及时就医
根据我市城区各大医院儿科医生提供的医学资料,女孩在性发育年龄以前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性早熟:身高加速增长和骨盆发育;乳房下有硬结,肿痛;出现乳晕、乳房增大、隆起;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