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梁明主治医师
-
医院:
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科室:
生殖医学中心
- O型血的甲髌综合症患者下一代遗...
- 输精管缺如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适...
- 哪些药物是男性生育力的“隐形杀...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人工授精)适...
- CFTR基因与男性不育
- 我院生殖中心获批准试运行开展供...
- 工作要求精,安全在我心
- 哪些人需要进行染色体检查
- 精子DNA完整性检测的临床意义
- 男性不育。精子不液化,活动力差...
- 有过两个唇腭裂宝宝,我们都正常...
- 第一胎宝宝得了酸血症,再要宝宝...
- 勃起不好,勃起不坚硬,时间短
- 包皮手术后十天系带还没有愈合
- 我母亲是白化病患者,我不是,会...
- 我的前列腺病有十几年了,请问有...
- “人造精子”培育出健康鼠
- 前列腺增生有哪些并发症?
- 如何生成“好”精子
- 实验室培育出试管精子有望治疗不...
- 适当补硒:防治前列腺疾病的重要...
- 少精子症的药物治疗进展
- 中医药治疗男性不育
- 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帮助我们制造出...
- 精子冷冻和精子库发展史
- 男性不育患者应当注意的事情
- 左卡尼汀与男性不育症
- 男性性恐惧的心理因素及其治疗
- 揭秘维生素C
- 作者:梁明|发布时间:2010-12-15|浏览量:628次
近年来,从动物成纤维细胞重编程获得的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更是打破了人类对细胞永生认识的极限,即原来一直认为已经分化终了的体细胞又可以重新回到干细胞的超能轨道上。然而,本文想说的却不是干细胞本身,而是默默在其背后发挥作用的一种小分子------维生素C(维生素C又叫L-抗坏血酸,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梁明
故事的起因是一个睿智的德国老头,他的名字叫鲍林(L. C. Pauling)。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他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在他看来维他命C是个物美价廉的药品,既可以治疗普通的感冒,还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于是他坚持常年服用3mg/天的维他命C,直至他1994年与世长辞,享年93岁。
时光飞逝进入21世纪,对于这种维生素C对感冒和癌症的作用一直争议不断,它对人体细胞代谢网络的作用机理也若隐若现。
2009年12月在我国中科院广州健康所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著名的海外归国学者裴端卿教授与他的课题组发现,维生素C对动物体细胞向干细胞重编程的效率提升近百倍。这样一来诱导干细胞的成功率从起初的0.01%提高到1%,这一惊人的飞跃使得干细胞研究领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裴教授解释道:“高浓度的活性氧对成纤维细胞来说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它会加速细胞死亡。为了对抗活性氧,他的课题组尝试在细胞的生长介质中添加各种抗氧化剂。通过老鼠细胞实验发现,有维生素C的培养皿中成活的鼠细胞比没有维生素C的培养皿中多30%,说明这种抗氧化剂可以抵御细胞衰老。”这一成果被发表在stem cell(IF=23.5)这一国际著名期刊上,成为当期的封面文章。除此之外,裴教授还在研究维他命C的对人体作用的其他机制,比如跟癌症相关的p53基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维生素C的神秘面纱将最终被揭开。
究竟是真正物美价廉的仙丹妙药,还是被夸大事实,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故事的起因是一个睿智的德国老头,他的名字叫鲍林(L. C. Pauling)。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化学家之一,他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1954年的化学奖和1962年的和平奖)。在他看来维他命C是个物美价廉的药品,既可以治疗普通的感冒,还可以降低癌症的风险,于是他坚持常年服用3mg/天的维他命C,直至他1994年与世长辞,享年93岁。
时光飞逝进入21世纪,对于这种维生素C对感冒和癌症的作用一直争议不断,它对人体细胞代谢网络的作用机理也若隐若现。
2009年12月在我国中科院广州健康所突然传来一个好消息,著名的海外归国学者裴端卿教授与他的课题组发现,维生素C对动物体细胞向干细胞重编程的效率提升近百倍。这样一来诱导干细胞的成功率从起初的0.01%提高到1%,这一惊人的飞跃使得干细胞研究领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裴教授解释道:“高浓度的活性氧对成纤维细胞来说是件很糟糕的事情,因为它会加速细胞死亡。为了对抗活性氧,他的课题组尝试在细胞的生长介质中添加各种抗氧化剂。通过老鼠细胞实验发现,有维生素C的培养皿中成活的鼠细胞比没有维生素C的培养皿中多30%,说明这种抗氧化剂可以抵御细胞衰老。”这一成果被发表在stem cell(IF=23.5)这一国际著名期刊上,成为当期的封面文章。除此之外,裴教授还在研究维他命C的对人体作用的其他机制,比如跟癌症相关的p53基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维生素C的神秘面纱将最终被揭开。
究竟是真正物美价廉的仙丹妙药,还是被夸大事实,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