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上名医奚九一治疗糖尿病筋疽经验
- 作者:何敢想|发布时间:2008-11-11|浏览量:1273次
沪上名医奚九一治疗糖尿病筋疽经验
何敢想湖北省中医院血管整形外科何敢想
湖南中医药导报4(10):14,1998年
糖尿病坏疽为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据报道在欧美糖尿病门诊或尸检病例20%以上有糖尿病坏疽,仅美国每年因糖尿病足而截肢者就达2~3万。鉴于其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均与中医“脱疽”有所不同,上海名老中医奚九一主任医师将其命名为“糖尿病筋疽”。经过多年临床观察,奚老对此病的病因病机、病位、临床表现及治法,均形成了独到见解,现简介如下。
1、病因病机
因于饮食者,长期嗜食肥甘厚味,致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因于情志者,长期精神刺激,导致气机郁结,化火伤津;因于素体阴虚,房劳不节者,劳伤过度,耗阴伤津,致阴虚火旺,发为消渴。消渴日久,燥热内结,蕴毒成脓,发为筋疽。总之,糖尿病筋疽皆成于阴虚燥热,而脱疽则多责之于寒凝血瘀或湿热蕴结。
2、病位
糖尿病筋疽好发于跖趾关节、足底、足背及踝关节周围等处,病位主要在“筋”,即伸屈肌腱为主。由于肝主筋,故脏腑相关则责之于肝。而脱疽多累及肢体末端,即足部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甚至骨骼均受损。
3、临床表现
早期可见单个或多个局限性肿块,压痛,周围皮肤颜色及温度正常,合并感染后局部潮红、灼热。日久溃破,多个溃疡相近则可互相贯通,形成穿通性溃疡。溃破中心可出现失去光泽和弹性或如败絮状肌腱。一般病变周围无干黑坏死组织。疼痛无或轻微,患肢大动脉搏动良好,无明显缺血体征。而脱疽则以患肢明显缺血反应为主,肢端苍白、紫绀,甚至干黑坏死,皮温低(合并感染后皮温可增高),患肢大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多见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糖尿病合并血管严重病变等疾病。根据上述临床特征,可将糖尿病筋疽与脱疽鉴别。
4、治法
奚老将糖尿病筋疽的治疗概括为清、拔、养、消四个字。
4.1清即清创,清除变性坏死肌腱及其它坏死组织,用鲸吞法。清创关键在于早期及彻底。而脱疽则只宜蚕蚀法清创,绝不可贪多求快。
4.2拔指拔毒祛腐,可用八二丹、九一丹、创灼膏等提脓祛腐。
4.3养指滋养肝肾,佐以益气健脾。糖尿病筋疽病理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肝主筋,肾为藏精之处,故内治以滋养肝肾为要,佐以益气健脾,助气血生化之源,即宗补后天以养先天之法。
4.4消指消炎、消肿及降低血糖。根据局部情况,选用消炎消肿中药,如黄柏、车前子、苡仁等。如果血糖升高明显,则应用中西药物降低血糖,控制血糖水平。
综上所述,奚老认为糖尿病筋疽实为与脱疽不同之病证,应仔细鉴别,治疗宜牢牢掌握清、拔、养、消四大法,内外并治,方可收到满意效果。
附典型病例
患者朱某,女,63岁。因左足底溃疡1月就诊。有糖尿病史10余年。1月前无明显诱因左足底肿胀并渐溃破,疼痛不明显。经静脉滴注青霉素、庆大霉素1周,效果不理想。遂来求诊。查:一般可,左足底前内侧溃疡约3×2cm,有脓性分泌物,局部肿胀,无压痛。两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良好,足趾均无苍白、紫绀或坏死。以“糖尿病筋疽”收住院治疗。入院时空腹血糖16mmol/L。
处理:1、清创。2、拔毒祛腐,清创后创口内掺入九一丹,创面外敷创灼膏,每日换药1次。3、滋养肝肾,佐以益气健脾,用自制“除消通脉冲剂”(由生熟地、党参、黄精等组成)内服。4、抗感染、控制血糖:静脉滴注青霉素、甲硝唑及胰岛素等。住院28天,左足溃疡愈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