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肠水疗对大肠癌变及复发影响的临床研究(摘要)
- 作者:刘秋江|发布时间:2010-02-07|浏览量:1230次
【摘要】 研究大肠水疗对降低大肠癌变及复发的影响。将60例大肠癌及60例大肠癌前病变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大肠水疗前后血清TSGF、T抗原试验、便潜血试验及CEA测定等4项指标的变化。大肠水疗前后, 患者血清TSGF、T抗原试验、便潜血试验及CEA测定等4项指标均有明显的好转,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表明, 大肠水疗,通过减低肠内致癌物质水平,有可能降低大肠癌发病及其复发。泉州市中医院痔疮科刘秋江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大肠水疗;肿瘤相关物质;T抗原;癌胚抗原;粪便潜血试验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肠道肿瘤中40%~60%直接与饮食有关,其明显的地域分布性充分说明发病率与不同地域人们的饮食习惯紧密相关。本课题对120例大肠癌(含癌前病变)患者大肠水疗前后血清肿瘤相关物质(tumor supplied group of factors,TSGF)、T抗原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及癌胚抗原(CEA)测定等4项指标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60例经临床、病理确诊的大肠癌患者及60例经临床确诊的大肠癌前病变病人,120例均拒绝手术治疗,要求常规保守治疗;或经保肛手术治疗后,要求进一步保守治疗者;无严重心脏病、动脉瘤、严重贫血、巨肠症之出血或穿孔、严重痔疮、肝硬变及肛瘘等水疗禁忌症。
1.2 研究方法 将两组各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加大肠水疗组(研究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每例均在治疗前及治疗1疗程后各进行1次血清TSGF的检测、T抗原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及CEA的测定;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及统计学处理。
1.2.1 大肠水疗:采用美国MTN公司大肠水疗仪, 在平均45min的洗肠过程中,使用大约80-100L经过过滤的温清水进行灌洗,进水压在0.52~0.68kg(1.4-1.5磅)内,水温在36~38℃间,可绝对保证水疗过程的安全,以每周1次,4~6周为1疗程。
1.2.2 TSGF检测:采用福建新大陆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TSGF?肿瘤相关物质联合检测试剂盒。1.2.3 T抗原试验(直肠粘液半乳糖氧化酶试验)
1.2.4 粪便潜血试验
1.2.5 CEA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方法,药盒由天津九鼎生物制剂研究所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 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略)
3 讨论
大肠癌发病与脂肪摄入量呈正相关, 与总纤维摄入量呈负相关, 与高动物蛋白饮食有关。因高脂肪食物中的胆固醇,可刺激较多的胆汁分泌,进入肠内的胆酸、胆固醇含量增加,而胆汁酸可转变为3-甲基胆蒽样致癌物, 在肠内细菌的作用下,上述代谢物可成为致癌的多环芳香烃相似的立体结构;同时胆汁酸中的次级胆酸有促癌作用,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水分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对肠道中的多种致癌物、促癌剂以及诱变剂具有稀释作用, 同时缩短粪便在肠道通过时间,减少肠道致癌或促癌物质的形成与活化。动物蛋白饮食中的氨基酸经细菌分解后可产生致癌物质或形成辅助致癌物质而诱发肠道肿瘤。
大肠水疗在理论上是通过使用清洁水对大肠内部进行清洗,从而影响了食物在大肠内的消化和吸收,减少人体对脂肪和动物蛋白的摄入;稀释肠道中的致癌或促癌物质,以利于排出;缩短了粪便在肠道通过的时间,减少了肠道致癌或促癌物质的形成与活化。从而降低了大肠癌的发病及其复发。
本课题通过观察120例大肠癌(含癌前病变)患者大肠水疗前后血清TSGF、T抗原试验、粪便潜血试验及CEA测定等指标的变化,发现通过大肠水疗, 患者4种指标有明显的好转, 说明大肠水疗,有可能降低大肠癌发病及其复发。
发表于《中国肛肠病杂志》第25卷第6期(2005年)
★ 本项目系福建省泉州市科技局(泉科合[2002]73号)基金资助项目(基金编号:Z200230)
本文荣获第五届泉州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2008年9月)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