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粘连性肠梗阻个体化治疗(附260例报告)
- 作者:覃洪斌|发布时间:2010-01-29|浏览量:733次
摘要 目的 回顾性分析260例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过程,寻找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达到提高保守治疗的治愈率,降低手术发生率的目的; 方法 根据不同病例分别采用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早期使用白蛋白或血浆,使用药物抑制消化液分泌,抑制炎症反应,必要时手术的办法进行治疗;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外科覃洪斌
结果 260例肠梗阻均治愈,手术100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3-31天,平均20天;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个体化治疗方案能提高保守治疗的成功率,降低手术发生率。
关键词 粘连性肠梗阻 个体化治疗
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与曾经有腹部手术史、盆腔手术史、或外伤史有密切相关,手术次数越多,肠梗阻的再发生率越高,如何通过保守治愈肠梗阻是我们首选,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10月,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共治疗26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保守治疗160例,手术100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男性156例,女性104例,年龄8-76岁,平均44岁,150例分别有腹部手术史、盆部手术史、或外伤史,60例有反复胃肠疾病发作史,30例有进食生冷热硬辣食物史,20例无明显诱因。
治疗方法:根据病例的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炎,使用药物抑制炎症反应,抑制消化液分泌,早期使用白蛋白,减轻组织水肿,改善微循环,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对于病情进行性加重,有腹膜炎,有膈下游离气体,X线提示肠梗阻的液平面进行性增多的立即予剖腹探查,分别行肠粘连松解术,胃肠穿孔修补术,肠坏死肠部份切除手术。
结果
260例中160例保守治疗治愈,占病例数的61.5%所有病例早期均使用白蛋白或血浆,无死亡病例;手术病例100例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占病例数的38.5%,其中肠粘连松解术65例,肠穿孔修补术20例,肠坏死予部份肠切除术15例,住院时间3-31天,平均20天。
讨论
1、肠梗阻早期病理生理变化是肠蠕动增强,肠腔积液积气、扩张;肠壁充血水肿、血运障碍致肠坏死、肠穿孔。其中肠壁充血水肿的轻重程度决定该疾病的预后及转归,如何解决肠道水肿,组织间水肿和改善微循环障碍进而消除肠道水肿恢复肠道功能是保守治疗是否成功的重要环节,该组病例中早期均使用白蛋白或血浆消除肠道水肿,组织间水肿;进而改善了微循环障碍,肠道功能得以恢复,仅有100例病例行手术治疗,占病例38.5%,大部分病例通过保守治疗而治愈。因此早期使用白蛋白或血浆是治疗肠梗阻关键步奏,要引起重视。
2、在手术病例中,由于早期使用白蛋白或血浆没有发现有广泛肠坏死及严重肠道水肿的情况发生,不需进行广泛的肠切除手术,从而避免短肠综合症的发生。肠道水肿,组织间水肿的减轻改善了微循环障碍,避免了广泛肠坏死及严重肠道水肿的发生,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100例手术病例中均无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达到了以最小的创伤换取最大的治疗效果的目的。
3、使用抑制消化液分泌的药物,如洛赛克,可使消化液分泌减少,减轻胃肠道的负担,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而抑制炎症反应药物的使用,如乌司他丁,可阻断炎症反应链,减轻了患者全身的炎症反应和中毒症状,减少了败血症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
4、在260例病例有中30例病例有进食生、冷、热、硬、辣及不易消化食物史,是该病发病或复发的诱因,因此加强与病人的沟通及进行卫生宣传教育,对预防和控制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让医学回归人文、回归基本功,让医学方案决策民主化、个体化是治疗该疾病正确的临床诊疗路径,可以避免出现设备越来越先进,医生学历越来越高,但是医生越来越不会看病,医患关系越来越差的现象发生。
综上所述,粘连性肠梗阻的个体化治疗中早期使用白蛋白或血浆是治疗肠梗阻的关键步奏,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白蛋白和血浆的使用不能以肝功能检查中是否有低蛋白作为标准,必需尽早使用,因为肠梗阻病情的发展,大量体液的丧失最终会导至低蛋白水肿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