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加强多学科协作,技术水平全面提高
- 作者:蓝斌|发布时间:2010-09-23|浏览量:733次
近年来,我院心胸外科能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发展小儿心脏外科技术。目前,心脏外科与小儿科的围术期镶嵌治疗已成为婴幼儿心脏病治疗的规范之一,这使我院婴儿期危重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效果不断提高。近三年来,心胸外科的心脏手术的例数以每年20%一30%的速度增加;手术技术难度不断提高,开展的低体重婴幼儿复杂性先心病手术最小体重为5公斤,最小年龄5个月,手术成功率达95.5%以上,达国内先进水平,成为国内少数具备成熟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之一。汕头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蓝斌
去年8月中旬,小儿科收治了一名诊断为“先天心脏病,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 的15个月患儿。该患儿出生后反复因肺部感染和心衰”,多次在我院或本市其它医院住院治疗,身体发育极差,体重仅8公斤,伴中度营养不良。由于患儿肺动脉压力已接近极限,此次入院后曾出现严重右心功能衰竭。在小儿科住院期间,经林明祥主任和其它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患儿的心衰和肺部感染得到了控制。虽然尽早手术是彻底治疗该患儿的唯一办法,否则病情可能继续加重而错失治疗时机或随时危及生命,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反复的心衰发作等危重病情不但需要较高的外科手术技术,而且对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胸外科的蓝斌主任经过组织会诊后,决定迎难而上,与小儿科联合攻关,制定周密的术前准备,手术和术后治疗方案。在小儿科、麻醉和体外循环等专家们的密切配合下,于2005年8月29日由蓝斌主任医师和马陈声副主任医师成功地为该患儿施行了畸形的矫治手术。手术中应用了我院近年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如心胸外科的含血停跳液心肌保护技术,麻醉体外循环的改良超滤和血液预充技术等。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了,但由于术前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后出现了呼吸功能不全及其它并发症,经过一周左右的呼吸机支持治疗,患儿终于顺利脱机拔管,以后逐渐康复而痊愈出院。在心外科ICU的治疗过程中,小儿科林明祥主任每天两次会诊病人,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和细致计算各种用药的剂量;护理人员严格认真地做好术后的呼吸道管理,创下了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呼吸机治疗一周末发生呼吸道感染或基它院内感染的记录。
另外,去年11月份,外三科收治?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男孩。入院后病人反复出现发热及心功能不全,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经多次血培养和心脏彩超检查后确诊为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经小儿科林明祥主任检查后,患儿转入小儿科住院治疗。经过小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后,小儿的体温得到控制,心功能也稍有好转而转回心胸外科手术。于2005年11月20日由李木泉主任医师和陈恕副主任医师成功地为该患儿施行了心内赘生物的清除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不久痊愈出院。
近年来,我院心胸外科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手术保持较高的成功率,其原因之一就是心胸外科能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在治疗疑难危重心脏病的过程中,技术上得到优势互补,这对提高我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水平以及带动其它相关学科起到了重要作用。(外三科供稿)
(本文已被浏览 1544 次)
去年8月中旬,小儿科收治了一名诊断为“先天心脏病,巨大室间隔缺损合并严重肺动脉高压” 的15个月患儿。该患儿出生后反复因肺部感染和心衰”,多次在我院或本市其它医院住院治疗,身体发育极差,体重仅8公斤,伴中度营养不良。由于患儿肺动脉压力已接近极限,此次入院后曾出现严重右心功能衰竭。在小儿科住院期间,经林明祥主任和其它医护人员的积极抢救治疗后,患儿的心衰和肺部感染得到了控制。虽然尽早手术是彻底治疗该患儿的唯一办法,否则病情可能继续加重而错失治疗时机或随时危及生命,但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和反复的心衰发作等危重病情不但需要较高的外科手术技术,而且对围术期的治疗和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心胸外科的蓝斌主任经过组织会诊后,决定迎难而上,与小儿科联合攻关,制定周密的术前准备,手术和术后治疗方案。在小儿科、麻醉和体外循环等专家们的密切配合下,于2005年8月29日由蓝斌主任医师和马陈声副主任医师成功地为该患儿施行了畸形的矫治手术。手术中应用了我院近年的最新科研成果和新技术:如心胸外科的含血停跳液心肌保护技术,麻醉体外循环的改良超滤和血液预充技术等。手术终于顺利完成了,但由于术前的重度肺动脉高压,手术后出现了呼吸功能不全及其它并发症,经过一周左右的呼吸机支持治疗,患儿终于顺利脱机拔管,以后逐渐康复而痊愈出院。在心外科ICU的治疗过程中,小儿科林明祥主任每天两次会诊病人,精心制定治疗方案和细致计算各种用药的剂量;护理人员严格认真地做好术后的呼吸道管理,创下了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呼吸机治疗一周末发生呼吸道感染或基它院内感染的记录。
另外,去年11月份,外三科收治?名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的男孩。入院后病人反复出现发热及心功能不全,常规的抗生素治疗效果欠佳,经多次血培养和心脏彩超检查后确诊为合并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经小儿科林明祥主任检查后,患儿转入小儿科住院治疗。经过小儿科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后,小儿的体温得到控制,心功能也稍有好转而转回心胸外科手术。于2005年11月20日由李木泉主任医师和陈恕副主任医师成功地为该患儿施行了心内赘生物的清除和室间隔缺损修补手术。术后患儿恢复良好,不久痊愈出院。
近年来,我院心胸外科的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手术保持较高的成功率,其原因之一就是心胸外科能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的优势,在治疗疑难危重心脏病的过程中,技术上得到优势互补,这对提高我院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水平以及带动其它相关学科起到了重要作用。(外三科供稿)
(本文已被浏览 1544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