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马学玲副主任医师
-
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科室:
神经内科
-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提高保健意识 以防疾病复发
- 作者:马学玲|发布时间:2013-01-15|浏览量:598次
时间:2011-03-18 16:40:40 作者:王蕊 梁镌文 吴萌 编辑:王蕊 来源:东北网 人气:20585

马学玲提醒心脑血管患者多吃低盐食物 东北网记者 王蕊摄.jpg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马学玲

马学玲提醒心脑血管患者多吃低盐食物 东北网记者 王蕊摄.jpg
东北网3月17日讯(记者 王蕊 梁镌文 吴萌)近年来我国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顺序中居第1、2位。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病。“我省事脑血管病高发地,患者勿忽略心脑血管疾病的复发几率,加强保健与病后康复、预防。”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的马学玲在作客本网《东北访谈》时提示市民。
马学玲介绍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寒冷季节几率更高,尤其是出血性的更为明显。经发现表示,发病高峰时间通常为上午与中午邻近的一段时间。据脑血管病的分析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中包括可干预性因素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因此,做好疾病预防可减少发病几率。
“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中的二级预防是针对发生过一次或多次脑卒中的患者,即通过寻找卒中事件发生的原因,纠正所有可干预的危险因素,达到降低卒中复发危险性的目的。”马学玲讲解道,这类患者应对已发生卒中的患者选择必要的影像学检查或其他实验室检查以明确患者的卒中类型及相关危险因素。同时,建议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干预血小板聚集,主要包括阿斯匹林、潘生丁、抵克立得和氯比格雷等。
马学玲认为,患病后的人群通常认知功能障碍以及痴呆的发生率较高,因此,在早期应用阿斯匹林进行干预,有助于防止痴呆的发生。另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患病后抑郁的发生率约为30%~5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项重要因素。对已经发生抑郁的患者应选择药物治疗,首选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西酞普兰等药物,并辅以心理治疗。
马学玲提示市民,对于普通人群、高危人群及患者,加强自我保健意识,建立合理的生活方式,戒烟,减少酒精的摄入量,合理膳食,以食用低能量、低脂肪、富含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新鲜蔬菜和水果为原则,适当增加体力活动,进行规律的体育锻炼。对高危患者需定期体检,增加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让患者认识到脑卒中的一些常见危险因素,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及心房纤颤等属于慢性疾病,必须长期治疗才能有效控制。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