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②腰部外伤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③姿势不当诱发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的职业特性。反复举重物、垂直震动、扭转职业的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高。震动与下背痛有明显的相关性,如汽车司机、摩托车骑手等。长期弯腰工作者,尤其是蹲位或坐位如铸工和伏案工作者,髓核长期被挤向后侧,纤维环后部长期受到较大的张应力,再加之腰椎间盘后方纤维环较薄弱,易发生突出,所以并非重体力劳动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危人群。 ④腹压增高时也可发生髓核突出 吸烟者下腰痛的发病率明显高于不吸烟者。其机理是吸烟者呼吸系统疾病增加,咳嗽使腹肌和腹背肌强烈收缩,腹内压增加从而增加了椎间盘内压。吸烟史越长,每日吸的烟越多,发生下腰痛的几率就越高。 ⑤受寒与受湿寒冷或潮湿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肌肉痉挛使椎间盘的压力增加也可能造成退变的椎间盘担裂外在因素为负重过大或快速弯腰侧屈旋转形成纤维环破裂或腰部外伤日常生活工作姿势不当也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青春期后人体各种组织即出现退行性变,其中椎间盘的变化发生较早,主要变化是髓核脱水,脱水后椎间盘失去其正常的弹性和张力,在此基础上由于较重的外伤或多次反复的不明显损伤,造成纤维环软弱或破裂,髓核即由该处突出。 髓核多从一侧(少数可同时在两侧)的侧后方突入椎管,压迫神经根而产生神经根受损伤征象;也可由中央向后突出,压迫马尾神经,造成大小便障碍。如纤维环完全破裂,破碎的髓核组织进入椎管,可造成广泛的马尾神经损害。由于下腰部负重大,活动多,故突出多发生于腰4-5与腰5-骶1间隙。
四、分型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髓核突出的位置、程度、方向、退变程度与神经根的关系及不同的影像学检查,有多种分型方法,对于选择治疗方法至关重要,正确应用分型,能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发生意外损伤。 1.病理分型 病理上将腰椎间盘突出分为退变型、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后纵韧带下型、脱出后纵韧带后型和游离型。 ①退变型:纤维环轻度向四周扩大,椎间盘后部的凹陷消失; ②膨出型:髓核内压增高,内层纤维环破裂中层和外层纤维环膨隆,在CT图像上出现典型的“满月形”; ③突出型:纤维环的内侧和中层破裂,外层也有部分破裂,髓核从破裂口突出,顶起外层纤维环和后纵韧带,形成凸起形结节; ④脱出后纵韧带下型:全层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裂口脱出,顶起后纵韧带,形成凸起形结节,CT图像上的块影比突出型要大。 ⑤脱出后纵韧带后型:纤维环全层破裂,髓核从纤维环破裂口脱出,穿破后纵韧带至硬膜外腔; ⑥游离型:大块髓核或软骨终板脱出,穿破后纵韧带,在硬膜外腔患椎间隙以下游离和脱垂。前三型为未破裂型,占77%,保守治疗多数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后三型为破裂型,约占23%,常需要手术治疗。 2.CT分型 根据突出物与椎管的位置(横断面)分为 中央型、后外侧型、椎间孔内型或称外侧型和椎间孔外型或称极外侧型。 前两型多见,占85%左右,后两型少见,且多发于腰3~4和腰4~5水平。中央型又分为Ⅲ度,中央Ⅰ度:突出居中但以一侧为主,伸展已过中线2mm;中央Ⅱ度突出:突出居中也以一侧为主,伸展已过中线4mm;中央Ⅲ度突出:突出居中,伸延到两侧。
五、临床表现 1、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 疼痛特点: 1) 放射痛沿坐骨神经传导,直达小腿外侧、足背或足趾。如为腰3-4间隙突出,因腰4神经根受压迫,产生向大腿前方的放射痛。 2) 一切使脑脊液压力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喷嚏和排便等,都可加重腰痛和放射痛。 3) 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卧床体位:多数患者采用侧卧位,并屈曲患肢;个别严重病例在各种体位均疼痛,只能屈髋屈膝跪在床上以缓解症状。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常有间歇性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