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的听力丧失也在影响你的家人和朋友(转)
- 作者:姜霞|发布时间:2009-11-03|浏览量:739次
你的听力丧失也在影响你的家人和朋友(转)
当需要戴助听器了,新闻系教师Grace Lim才发现自己听力受损对家人和朋友们的影响。
庆祝过44岁生日两个月后,我接受了例行的体检,包括听力测试。我告诉听力专家,好像周围人说话都含含糊糊的,我的瑜伽老师,我丈夫,上我的新闻课的学生,他们说话都像在嘀咕。雅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姜霞
她听着,点点头,眼中满是同情,说:“那不怪他们,”她下面的话令我震惊:“那怪你。”
在这天我才了解到我患有中度的听力丧失。症状很明显,这些年来我自己却没有发觉。我看的是带字幕的电视节目,音量调得很大。我的两个孩子,一个12岁,一个9岁,总要反复地说“没关系”,因为我听不清,总要他们重复。这些年来,我总是怪丈夫行事鬼鬼祟祟地。“这是我的家,”他总是很恼火,却也不得不学着在每次进房间前大声敲门,以免吓到我。在大教室里,我也会常常打断学生,沿过道快步走到他/她一边才能听清楚。
我的听力损耗看来是家族遗传性的。我的妈妈,外婆都受此折磨,可我总以为那是正常的衰老迹象。可我相对还年轻,听力就不行了,看来这是家族的遗传。
在听力测试完后,专家告诉我,我能轻松听到的音量值已经是常人的两倍。当她播放正常人所需的音量时,我被震惊了。我好像闯入电视里的Charlie Brown的世界,人们所说的语言我完全听不懂。
“这是没有听力损伤的人如何交谈的,”她说。然后她又转回高音量,“而这是和你交谈时他们所需要的。”
啊,这些年一直纳闷周围人说话怎么含含糊糊的,原来不怪他们,得怪我。
她帮我配了一副小巧的三角形的助听器。她小心地帮我把接收器,一个柔韧的穹顶似的东西,带一根细塑料线,塞进我耳朵。
“感觉怎么样?”她问。
“觉得有什么卡在耳道里,”我回答说。
她点点头。“它们就是卡在你耳道里的。”
我离开了办公室,但不到几分钟就从医疗中心前门那里回来了。“一定出什么问题了,”我对她说,我耳朵里一直有隆隆的噪音和嗖嗖的响声,还有很多人们喋喋不休的讲话。
她送我离开,解释说那是加热器,电子门和人们聊天的声音。
结果,这个世界很嘈杂。整个世界都在吱吱发声,我的电脑椅如此,我的衣柜门如此,我丈夫的手摇咖啡磨也是如此。我甚至听到落叶飞过身边的沙沙声。
现在站在讲台上,我能把教室最后一排学生的发言听得一清二楚。不用下台阶。看电视也不用字幕了。
现在我开始明白,我的听力损伤和我对它的无视,带给我家人多少麻烦。多少次和丈夫的交谈以他的一句“没关系”告终,因为他实在不愿意重复自己的话了。
现在孩子们讲述他们的经历,我能一听就明白。前几天,哥哥跟弟弟咬耳朵,当我复述他的话时,他瞪大了眼睛。小儿子则大声喊“我也要一副”,看来他觉得助听器可以作为了不起的窃听工具。
现在我听到的东西让我惊讶不已。孩子们和朋友说话音量出奇地高,尤其当他们有开心事时。最近和四个8,9岁的孩子游戏约会后,我向朋友抱怨他们不停的喧哗和大喊大叫时,她说“他们是孩子,本来就爱大喊大叫。只是你以前没听到而已。”
最让我吃惊的是我自己发出的声音。许是小时候功夫电影看多了,这些年我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个忍者,进出房间悄无声息。装上助听器的第一天,我就被那些一直跟着我的怪声吓到了:迈一步,刷的一声,迈一步,刷的一声。我一停,声音也就跟着消失。
我困惑地环视周围,终于意识到是我自己发出的声音。我以前没注意到自己有走路时拖右脚跟的习惯:迈步,刷,迈步,刷。
结束室内瑜伽课后,我发现自己真成了“变种女特工”。有时,当学生在教室后排窃窃私语时,我把头发拢到耳后,就能侧头静听。
也许是因为我的听力损伤是遗传性的,与年龄无关,我并不对戴助听器感到丝毫窘迫。现在,无论是老友,还是熟人或同事,我用相同的方式打招呼。
“瞧,我戴了副助听器!”我一面将头发拢到耳后显出助听器,一面高喊。
开始人们会因为我的坦率而显得尴尬。可一旦和我聊起来,他们就会谈到他们的父母,朋友或爱人,同样没有意识到有听力损伤而引发的故事。
我告诉一位同事,我以前从未意识到,自己在关车门,放书包,做诸如此类的事情时发出的声响有多大。她点头。
“我先生也是如此,”她说。“他总是砰砰地关门,或者将购物袋一摔,我就想‘老天,怎么了?他干嘛发火?’我猜他只是听不出他弄出的响动有多大。”
在系里的节日聚会上,我坐在两位资深教授中间。
“瞧,我戴了副助听器!”我也这样招呼他们。然后我告诉他们用这个听学生们说话有多棒。
其中一位点头称是。“我就听不清学生说话,”她说,“他们老是嘀嘀咕咕的。”
庆祝过44岁生日两个月后,我接受了例行的体检,包括听力测试。我告诉听力专家,好像周围人说话都含含糊糊的,我的瑜伽老师,我丈夫,上我的新闻课的学生,他们说话都像在嘀咕。雅安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姜霞
她听着,点点头,眼中满是同情,说:“那不怪他们,”她下面的话令我震惊:“那怪你。”
在这天我才了解到我患有中度的听力丧失。症状很明显,这些年来我自己却没有发觉。我看的是带字幕的电视节目,音量调得很大。我的两个孩子,一个12岁,一个9岁,总要反复地说“没关系”,因为我听不清,总要他们重复。这些年来,我总是怪丈夫行事鬼鬼祟祟地。“这是我的家,”他总是很恼火,却也不得不学着在每次进房间前大声敲门,以免吓到我。在大教室里,我也会常常打断学生,沿过道快步走到他/她一边才能听清楚。
我的听力损耗看来是家族遗传性的。我的妈妈,外婆都受此折磨,可我总以为那是正常的衰老迹象。可我相对还年轻,听力就不行了,看来这是家族的遗传。
在听力测试完后,专家告诉我,我能轻松听到的音量值已经是常人的两倍。当她播放正常人所需的音量时,我被震惊了。我好像闯入电视里的Charlie Brown的世界,人们所说的语言我完全听不懂。
“这是没有听力损伤的人如何交谈的,”她说。然后她又转回高音量,“而这是和你交谈时他们所需要的。”
啊,这些年一直纳闷周围人说话怎么含含糊糊的,原来不怪他们,得怪我。
她帮我配了一副小巧的三角形的助听器。她小心地帮我把接收器,一个柔韧的穹顶似的东西,带一根细塑料线,塞进我耳朵。
“感觉怎么样?”她问。
“觉得有什么卡在耳道里,”我回答说。
她点点头。“它们就是卡在你耳道里的。”
我离开了办公室,但不到几分钟就从医疗中心前门那里回来了。“一定出什么问题了,”我对她说,我耳朵里一直有隆隆的噪音和嗖嗖的响声,还有很多人们喋喋不休的讲话。
她送我离开,解释说那是加热器,电子门和人们聊天的声音。
结果,这个世界很嘈杂。整个世界都在吱吱发声,我的电脑椅如此,我的衣柜门如此,我丈夫的手摇咖啡磨也是如此。我甚至听到落叶飞过身边的沙沙声。
现在站在讲台上,我能把教室最后一排学生的发言听得一清二楚。不用下台阶。看电视也不用字幕了。
现在我开始明白,我的听力损伤和我对它的无视,带给我家人多少麻烦。多少次和丈夫的交谈以他的一句“没关系”告终,因为他实在不愿意重复自己的话了。
现在孩子们讲述他们的经历,我能一听就明白。前几天,哥哥跟弟弟咬耳朵,当我复述他的话时,他瞪大了眼睛。小儿子则大声喊“我也要一副”,看来他觉得助听器可以作为了不起的窃听工具。
现在我听到的东西让我惊讶不已。孩子们和朋友说话音量出奇地高,尤其当他们有开心事时。最近和四个8,9岁的孩子游戏约会后,我向朋友抱怨他们不停的喧哗和大喊大叫时,她说“他们是孩子,本来就爱大喊大叫。只是你以前没听到而已。”
最让我吃惊的是我自己发出的声音。许是小时候功夫电影看多了,这些年我觉得自己简直就像个忍者,进出房间悄无声息。装上助听器的第一天,我就被那些一直跟着我的怪声吓到了:迈一步,刷的一声,迈一步,刷的一声。我一停,声音也就跟着消失。
我困惑地环视周围,终于意识到是我自己发出的声音。我以前没注意到自己有走路时拖右脚跟的习惯:迈步,刷,迈步,刷。
结束室内瑜伽课后,我发现自己真成了“变种女特工”。有时,当学生在教室后排窃窃私语时,我把头发拢到耳后,就能侧头静听。
也许是因为我的听力损伤是遗传性的,与年龄无关,我并不对戴助听器感到丝毫窘迫。现在,无论是老友,还是熟人或同事,我用相同的方式打招呼。
“瞧,我戴了副助听器!”我一面将头发拢到耳后显出助听器,一面高喊。
开始人们会因为我的坦率而显得尴尬。可一旦和我聊起来,他们就会谈到他们的父母,朋友或爱人,同样没有意识到有听力损伤而引发的故事。
我告诉一位同事,我以前从未意识到,自己在关车门,放书包,做诸如此类的事情时发出的声响有多大。她点头。
“我先生也是如此,”她说。“他总是砰砰地关门,或者将购物袋一摔,我就想‘老天,怎么了?他干嘛发火?’我猜他只是听不出他弄出的响动有多大。”
在系里的节日聚会上,我坐在两位资深教授中间。
“瞧,我戴了副助听器!”我也这样招呼他们。然后我告诉他们用这个听学生们说话有多棒。
其中一位点头称是。“我就听不清学生说话,”她说,“他们老是嘀嘀咕咕的。”
转自“丁香园”(http://www.DXY.cn/bbs)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