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开放式后路腹股沟疝修补术 7例报告
- 作者:蔡乾荣|发布时间:2009-01-22|浏览量:1239次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多采用前入路手术,全腹膜外腹腔镜疝修补技术(TEP)的发展,对后入路手术有了新的认识,开放式后路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前入路手术相比有一定的优势,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手术7例,均为男性,年龄32~ 76岁,平均55岁,大于6 0岁 4例。5例为双侧腹股沟疝,其中2例为复发疝,2例为单侧复发性疝。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外科蔡乾荣
1.2手术方式:采用连续硬脊膜外麻醉,留置导尿管,取头低斜坡位,下腹正中切口,长7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下腹白线进入腹膜外间隙,用电刀钝锐结合分离沿腹膜外间隙和腹股沟韧带方向内侧达耻骨后方,外侧达髂前上棘水平,侧后方显露输精管、精索、髂血管。腹股沟区结构应显露耻骨肌孔、疝囊、及耻骨梳韧带。小的直疝、斜疝囊比较容易分离出来,较大的斜疝疝囊可在内环处横断,近侧缝扎,远侧任其回缩。取6X11CM聚丙烯平片剪去四角呈椭圆形,将网片置入分离好的间隙内,要求平片完整覆盖耻骨肌孔,内后方缝合一针固定于耻骨梳韧带,内侧一针将其固定于耻骨结节,将网片铺平。缝合腹壁各层完成手术或转至对侧。
2.结 果
7例腹股沟疝手术患者完成 开放式后路腹股沟疝 无张力修补术12例次,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用时1小时 ,术后腹壁皮下淤血1例、切口血肿1例,无切口感染,近期随访1~4月无复发。
3.讨 论
传统的腹股沟疝修补术大多采用前入路手术,该术具有操作简便、视野清楚、不需特殊器械、疗效确切而为临床广泛应用。但对复发性疝或需要双侧修复的腹股沟疝,前入路手术操作费时、解剖困难、结构层次不清,存在一定不足之处。英国医生 Annandale于1886年提出了采用横切口,在腹直肌后腹膜前即后路行腹股沟手术的概念。1959年美国医生Nyhus在前人的基础上完善了后进路手术,强调重建内环和利用髂耻束和腹横筋膜修复的重要性,经5000余例各种疝手术,术后复发率0.8%。近年来腹膜外腔镜疝修补技术(TEP)的发展,对后入路手术有了新的认识,包括后入路手术的解剖、层次结构的研究,补片的植入术等。腹膜外腔镜疝修补技术(TEP)优势明显,但也有不足之处如主要技术要求高、手术需要特殊器械、 麻醉要求高、费用也高,有腹部手术史或复发性疝者手术难度较大。我们通过下腹正中切口入路,切开腹白线进入腹膜外间隙,修补过程与全 腹膜外腔镜疝修补技术相似。开放式后路腹股沟疝修补术与前入路手术相比有以下优势:( 1)同一切口完成双侧修补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缩短。(2)避开复发性疝层次不清的 腹股沟管解剖,降低手术难度。不需取出 复发性疝补片。( 3)有 下腹部手术史者可从原切口入路,或行其他下腹部手术时同期修补。( 4) 避开了腹壁感觉神经,术后慢性疼痛发生率可明显减少。
目前,我国开放式后路腹股沟疝修补术报告不多 ,也没有在手术方法上达成共识,我们的经验有限,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陈双,常建星,杨斌等 . 腹股沟疝 前、 后 入 路修补的随机对照研究 . 外科理论与实践 2005 , 10 ( 2 ): 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