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识别老年抑郁症
- 作者:邱述领|发布时间:2012-07-19|浏览量:724次
老年期抑郁症严格地说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精神障碍。心境障碍不能归于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抑郁是一种负性、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以情感低落、哭泣、悲伤、失望、活动能力减退,以及思维认知功能的迟缓为主要特征。徐州东方人民医院精神科邱述领
老年期间,一方面是对躯体疾病及精神挫折的耐受能力日趋减退,另一方面遭遇各式各样的心理刺激的机会越来越多,不幸的应激生活事件,如老伴亡故、子女的分居、地位的改变、经济的困窘、疾病缠身、居住地动迁等等,都给予或加重老年人的孤独、寂寞、无用、无助感,成为心境沮丧、抑郁的根源。长期的生活逆遇或挫折也可产生或诱发抑郁症。另外,个性的自卑、压抑与逆来顺受、过分内向、对挫折和不幸习惯地采取悲观的认知态度与消极被动的应对方式,以及缺乏社会支持(交友甚少),也易产生抑郁症。老年人在生理老化的同时,心理功能也随之变化,心理防御和心理适应能力减退,一旦遭遇不幸,便不易重建内环境的稳定。如果又缺乏社会支持,心理活动的平衡更难维持,有可能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加重或复发,即使是轻、中度不幸生活事件也可能致病。
老年期抑郁症特点
(1)疑病性:即疑病症状。表现为以自主神经症状为主的躯体症状。大约1/3的老年病人以疑病为抑郁症的首发症状,疑病内容常涉及消化系统症状,尤其便秘、胃肠不适是此类病人最常见也是较早出现的症状之一。病人常以某一种不太严重的躯体疾病开始,所以对正常躯体功能的过度注意,对轻度疾病的过分反应,应该考虑到老年抑郁症的问题。
(2)激越性:即焦虑激动。激越性抑郁症随年龄而增加,焦虑激越往往是比较严重的抑郁症的继发症状,也可能成为病人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搓手顿足、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夜晚失眠,或反复追念着以往不愉快的事,责备自己做错了事导致家人和其他人的不幸,对不起亲人,对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均无兴趣。轻者喋喋不休诉其体验及“悲惨境遇”,寻求安全的人物或地点,重者则勒颈、触电、撕衣服、揪头发、满地翻滚、焦虑万分,以至企图自杀。
(3)隐匿性:即躯体症状化。许多否认抑郁的老年病人表现为各种躯体症状,而情绪障碍很容易被家人所忽视,直到发现老人有自杀企图或行为时方到精神科就诊。因其抑郁症状为躯体症状所掩盖,故称为“隐匿性抑郁症”。诸多的躯体症状可表现为:①疼痛综合征:如头痛、嘴痛、胸痛、背痛、腹疼及全身疼痛;②胸部症状:胸闷、心悸;③消化系统症状:厌食、腹部不适、腹胀、便秘;④自主神经系统症状:面红、手颤、出汗、周身乏力等。在这些症状中。以找不出器质性背景的头痛及其他躯体部位的疼痛为常见。此外,周身乏力、睡眠障碍也是常见症状。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对有各种躯体诉述(尤其各种疼痛),查不出相应的阳性体征,或是有持续的疑病症状的老年患者,应考虑隐匿性抑郁症,不妨投以抗抑郁剂治疗。倘确属此症,则各种症状可较快地消除。
(4)迟滞性:即抑郁症的行为阻滞。通常是以随意运动缺乏和缓慢为特点,影响躯体及肢体活动,并发面部表情减少、言语阻滞。多数老年抑郁症患者表现为闷闷不乐,愁眉不展,兴趣索然,思维迟缓,对提问常不立即答复,屡问之,才以简短低弱的言语答复,思维内容贫乏。病人大部分时间处于缄默状态,行为迟缓。重则双目凝视,情感淡漠,无欲状,对外界动向无动于衷。抑郁症行为阻滞与心理过程缓慢具有一致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