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应用微造瘘清石鞘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 作者:朱伦锋|发布时间:2010-03-28|浏览量:1207次
朱伦锋 宋乐明 刘泰荣 彭作锋 胡敏
赣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34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微造瘘清石鞘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优越性及安全性。 方法 B超引导下,采用自制微造瘘清石鞘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58例输尿管上段结石,记录碎石取石时间、结石取净率、手术并发症及住院时间。 结果 一期取石术取净率为100%;术中负压吸引可即时、主动的清除结石,平均手术时间28min (10-73min) ,减少了出血,本组均未输血;术中输尿管和肾盂处于负压(平均2mmHg),术后仅一例体温因积脓体温≥38.5℃,平均住院时间为6d(4~9d)。结论 应用微造瘘清石鞘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结石一期清除率高、并发症少、可同时处理肾盏结石,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赣州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朱伦锋
[关键词]微造瘘清石鞘 经皮肾镜 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
2008年2月至2009年9月本院采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5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58例,所有患者术前均经 B超、KUB, IVP或CT检查明确结石部位及肾积水情况,单侧输尿管上段单发结石35例,单侧输尿管上段多发结石9例,单侧输尿管上段石街2例,并发同侧肾结石10例,双侧肾结石并双侧输尿管上段单发结石2例;结石平均最长径2.3cm(1.4-5.3cm);肾积水轻度5度,33例中度21例,重度33例;结石位于第四腰椎上缘水平以上;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6岁。
1.2 手术方法
手术采用持续硬脊膜外阻滞麻醉或气管全麻下进行。麻醉后先取截石位患侧输尿管逆行插管后留置导尿,输尿管导管远端连接生理盐水持续滴注,悬挂高度距离手术床约40~60cm,改俯卧位,患侧抬高约20°~30°,便于穿刺定位。位于第11肋间或第12肋缘下,腋后线与肩胛线之间,采用B超定位,确定最佳穿刺点并在超声穿刺探头引导下将18G针穿刺进入目标肾盏。拔出针芯见有尿液溢出,置入斑马导丝,退出穿刺针,取筋膜扩张器从F 8开始依次扩张至F 16并置入F 16微造瘘清石鞘建立经皮工作通道。采用德国进口的Wolf F8 /9.8硬性输尿管镜进入肾盏及输尿管上段,找到结石后,外接负压吸引装置与结石收集器,以瑞科恩80W钬激光碎石系统一边击碎结石、一边利用负压吸附结石,结石碎屑沿着专利清石鞘被吸出至收集器,直至清除干净。检查肾盂及各肾盏,合并肾结石者一并清除。术毕常规放置F 6双J管及F 16肾造瘘管。
2 结果
58例患者均行一期穿刺碎石,其中单一通道碎石57例,1例因单通道无法同时处理肾下盏及输尿管结石而建立两通道碎石。手术时间28min (10-73min),出血量30-200ml,本组均未输血。术后4d复查KUB,所有患者输尿管结石均取尽,双J管位置正常,输尿管结石清除率100%,1例肾下盏有较小结石残留。肾造瘘管平均留置时间5d,平均住院时间为6d(4~9d),术中输尿管和肾盂处于负压(平均2mmHg), 无大出血、输尿管穿孔、临近脏器损伤及严重感染、菌血症、灌流液外渗导致的胸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仅一例体温因积脓体温≥38.5℃。术后3-4周拔去双J管。
3 讨论
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的常用方法有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URL),输尿管切开取石(包括开放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等方法。ESWL的优点在于有效,非侵入性,不需放置支架管,可重复治疗,可在门诊进行,费用低[1];但对于嵌顿性结石,ESWL的疗效很不理想。而经尿道输尿管镜碎石,优点是利用自然管道,侵袭性小,但在上段结石碎石术中有人统计会有大约30%左右的结石或其碎块在手术中返回到肾脏,需要辅助ESWL治疗。开放手术取石创伤较大,现已很少应用,目前95~98%输尿管结石已不必行开放手术治疗[2]; 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具有与MPCNL相似的结石清除成功率[3],然而需要在患者机体至少戳三个“洞”,而且与开放取石一样需要切开输尿管,创伤较大。Devarajan[4]研究表明在应用输尿管镜逆行腔内治疗输尿管结石时,其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与中下段相比,结石的清除率是最低的,其主要原因是结石反流入肾脏和不能有效击碎结石。另外,部分患者因输尿管狭窄、扭曲而难以上镜至输尿管上段,强行上镜亦可致输尿管严重损伤。随着经皮肾镜技术的成熟和适应证的扩大,经皮肾镜逐渐应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Kumar[5]使用标准式PCNL治疗巨大的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结石清除率达86%,并认为疗效明显好于ESWL,但是标准式PCNL由于其肾通道较粗,容易引起术中、术后肾出血,术后漏尿,肾周血肿以及术后肾皮质瘢痕大,且操作较繁琐,曾出现一度不为泌尿外科医生所接受,使其在泌尿外科的应用范围很窄[6]。随着近年MPCNL的开展,输尿管镜代替了粗大的肾镜,输尿管镜能够较容易地顺行到达扩张的输尿管上段来处理结石,且碎石过程中结石不易进入肾盂、肾盏,因而具有较高的手术成功率。但通过Peel-away鞘不能直接吸出结石,而是利用钳夹或灌注冲洗的方式清石,存在结石向输尿管中下段移动或返回肾脏的可能,从而失去一期取净结石的机会;且肾重度积水时,当穿刺进入肾集合系统建立通道后发现,肾内一片“汪洋大海”,无法找到肾盂出口,被迫行一期肾造瘘而二期取石。而采用微造瘘清石鞘配合输尿管镜在负压吸引下可以用鞘吸出积水,清石鞘还可以直接伸入输尿管内,快速找到结石,碎石过程中用鞘吸附固定结石,有效阻止碎石过程中结石下滑,一期取石术取净率为100%;术中负压吸引可即时、主动的清除结石,加快了清石速度,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出血;术中输尿管和肾盂处于负压(平均2mmHg),避免了细菌毒素、致热源过多的吸收,减少了发热、菌血症、灌流液外渗导致的胸腹腔积液等并发症发生。
本组58例患者均采用MPCNL治疗而取得成功,术后复查无结石残留。我们的体会为:(1)建立安全、实用的穿刺通道,直接决定了取石能否顺利完成及结石清除是否完全,经皮肾穿刺成功与否是手术成功的前提,初学者必须具有空间立体感,术前仔细研究静脉尿路造影X片或CT片,设计好皮肾通道的方向。由于输尿管上段结石常导致肾集合系统积水,配合人工肾积水,穿刺容易成功.术中我们主张B超引导穿刺定位,因其不但设备要求简单,而且方便确定穿刺路径的结构、深度、方向、角度,从而减少损伤周边脏器的可能。术中穿刺位置稍高,一般取11肋间与腋后线交点,尽量穿刺肾中盏,使输尿管镜能够顺利进入肾下盏和输尿管上段,容易找到输尿管结石。(2) 碎石系统选用大功率钬激光碎石系统: 由于钬激光具有安全高效、精确切割、良好止血的特性,钬激光结合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具有碎石效果好、排净率高、恢复快,能同时处理软组织病变等特点;尤其对于炎性包裹性、嵌顿性、并发息肉、多发结石及合并有输尿管狭窄的结石。采用“虫蛀”法,尽量用钬激光将结石粉碎成沙粒状(<8mm),可以直接由清石鞘吸出,缩短手术时间。碎石时清石鞘鞘头端置于肾盂输尿管交界处或罩住结石,其目的是阻止碎石在水压的冲击下逆行入肾盂或肾盏, 防止残留结石。(3) 术中负压吸引装置直接连接中心吸引,压力在0.015Kpa左右,冲洗液入出平衡,使输尿管和肾盂处于负压(平均2mmHg),保持视野清晰,且术中负压吸引可即时、主动的清除结石。(4)手术结束前应对各个肾盏逐一检查,以免碎石过程中移位的结石残留。
总结本组经验,我们认为该方法处理输尿管上段结石有以下几条优点:(1)微创,通道小,出血少,本组均未输血。 (2) 清石效率极高。手术时间28min (10-73min) (3)击碎结石的同时将碎石吸出,结石不会移位,避免了结石下降到输尿管中下段或返回肾脏,提高了一期结石取净率,本组为100%。 (4) 取石过程不需要取石钳,不需要操作镜反复进出取石通道,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5) 合并肾脏结石可同期处理。应用微造瘘清石鞘经皮肾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是一种安全可行、疗效确切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吴阶平.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89-591.
[2]郭应禄.腔内泌尿外科学[M] 第2版[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5.157-176.
[3] Hemal A K, Goel A Goel R,Minimally invasive retroperit neoscopic ureterolithotomy( J) :J Urol ,2003,160:480- 482
[4]Devarajan R , Ashraf M , Beck R O ,et al . Holmium:YAG lasertripsy for ureteric calculi:an experience of 300 procedures . Br J Urol ,1998,82:342~347.
[5] Kumar V, Ahlawat R, Banjeree G K, et al. Percutaneous ureterolitholapaxy:the best bet to clear large bulk impacted upper ureteral calculi. Arch Esp Urol, 1996,49:86~91.
[6]袁坚,吴开俊.经皮肾镜术并发大出血16例报告.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5,16:53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