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尖瓣反流
- 控制冠心病的关键措施
- 血脂异常正确选药建议
- 冠心病是怎么引起的?应怎样预防...
-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护理常识
- 肥厚性心肌病
- 肥厚性心肌病增厚的心肌能否做切...
- 心肌桥是否应当手术治疗?
- 风湿性心脏病是怎么引起的?应怎...
- 小儿左心室、房内径增大该怎么办...
- 主动脉窦瘤现在需要做手术吗?
- 前壁心梗,室壁瘤(十万火急盼回...
- 主动脉导管未闭手术后怀孕对孩子...
- 川崎病有那些表现怎么治疗?
- 先天性心脏病-继孔型房间隔缺损...
- ‘五件武器’帮年轻人降压
- 七种冠心病需手术
- 患者如何在网上咨询?
- 胸痛并非都是心脏病
- 高血压治疗的十六个误区
- 心脏病发作的五种征兆
- 警惕心脏病的十一种症状
- 六种不良饮食习惯引发心脏疾病
- 家有“先心”患儿如何保健?
- 防冠心病 从细节着手!
- 先天性心脏病病因
- 齐鲁医院成功为一复杂先心病儿实...
- 我国科学家最新发现为治疗心肌缺血病带来希望
- 作者:王涛|发布时间:2008-10-13|浏览量:1849次
把促血管生长因子和促动脉生成因子联合制成缓释剂,包埋于梗死区周围的心肌缺血部位,分别测定心肌局部血流量、心肌的收缩功能以及心肌微血管的数量和成熟程度,发现与单一应用促血管生长因子或促动脉生成因子相比,缺血区心肌出现显著增多的成熟而有功能的侧支血管网络,心肌局部血流量和收缩功能显著改善。7月17日(2007.7.17?作者注))出版的《美国科学院学报》发表了山东大学张运院士等完成的这项最新研究结果。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外科王涛
这项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联合应用促血管生长因子和促动脉生成因子可增加有功能冠状小动脉的再生,改善心肌灌注和收缩功能,从而为缺血心肌的促血管生成治疗提供了具有临床应用光明前景的新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相对于很多生长因子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功能衰减的问题,在本试验的终点第14周时仍未发生任何微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减低或退化。这表明,这项研究继续深入下去,有希望找到一种可持续、高效治疗人类心肌缺血病症的药物。
利用血管生成治疗心肌缺血是近年来国际心血管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以往的研究集中于单一血管生长因子,但大多只能生成结构和功能有缺陷的血管,这导致了多数临床试验的失败。这项研究发现,多种生长因子参与了血管生成的调控过程,这些因子必须在时间、空间和浓度上发挥协同作用,才能形成有功能的血管网络。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http://www.cstcvs.com/]
TA的其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