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董延芬副主任医师 硕士
-
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科室:
理疗科
- 耳穴压豆疗法
- 作者:董延芬|发布时间:2010-09-09|浏览量:5736次
耳穴压豆法又称耳穴药压法,是使用较硬的王不留行籽、决明子等进行耳穴压贴的一种传统疗法。耳穴压豆法主要遵循耳针、中医辨证的原则,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选择一定的穴位进行组合,以调整相应脏腑经络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穴压豆法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不仅用于治疗许多功能性疾病,而且对一部分器质性疾病,也有一定疗效。对以下疾病有较好疗效:各种疼痛性疾病如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坐骨神经痛等神经性疼痛;扭伤、挫伤、落枕等外伤性疼痛;各种炎症性病症如咽喉炎、扁桃体炎、腮腺炎、气管炎、肠炎、末梢神经炎等;一些功能紊乱性病症如眩晕症、神经衰弱、失眠、癔症、心律不齐、疲劳综合症、多汗症、胃肠功能紊乱、肥胖、月经不调、痛经、遗尿等;过敏与变态反应性病症如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结肠炎、荨麻疹等;各种慢性病症如对腰腿痛、肩周炎、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肢体麻木等。另外,耳穴压豆法还有保健、减肥、美容、治疗近视等功效。此法操作简便,每周1-2次,疗效独特且稳定。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综合内科董延芬
例如顽固便秘取穴:主穴: 大肠、三焦、脾、腹、皮质下。 配穴:肺、便秘点。取穴依据:大肠、腹部为相应部位取穴,刺激大肠、腹二穴,可以增加肠蠕动,顺气导滞。脾、三焦:脾主运化,三焦有化气输精作用,取二穴可化气输精,促进运化功能。皮质下:调节胃肠功能。肺:肺与大肠相表里,取肺穴可增加大肠疏导糟粕功能。
注意事项:孕妇,耳壳冻伤或炎症者,过度疲劳或身体极度衰弱者不宜用。
TA的其他文章: